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乙肝反歧视的路究竟有多长? 【感染性与传染性疾病讨论版】

乙肝反歧视的路究竟有多长?

--------------------------------------------------------------------------------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在拥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3000多万乙肝患者的中国,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对乙肝了解太少,导致对乙肝的偏见和“谈虎色变”。在前几年虽然有反乙肝歧视案取得胜利的,但是今天乙肝患都就业仍然存在歧视问题,那么乙肝反歧视的路究竟有多长呢?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人们之所以不能接受乙肝病毒携带者,绝大部分是害怕“传染”,而医学界公认的乙肝病毒传播方式是性传播、血液以及家族垂直传播,“它不会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传播,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不会传染。”解放军302医院肝病专家刘士敬博士说,乙肝病毒携带者甚至可以做厨师。

  “电视、电台和报纸等媒体上的虚假广告也是罪魁祸首之一,它误导了无数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普通公众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民间护肝第一人”赵玉泓说,反乙肝歧视除了打击虚假广告外,还应强化乙肝科普宣传,提高社会的接受度。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一说起艾滋病,我们立即想起温家宝、吴仪等国家领导人和艾滋病人握手,明星濮存昕做的公益广告,这样就会觉得艾滋病并不是那么可怕。”金戈铁马渴望乙肝科普宣传也能享受艾滋病的“待遇”。

  乙肝病毒携带者屡诉屡败,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一些医学规范和标准不是很透明、客观,令执法者、人事干部甚至医学专业人员无所适从。

  因此,“解决乙肝歧视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禁止检测乙肝两对半。”“肝胆相照”版主小谷子说,无论乙肝大小三阳,只要肝功能正常,就是健康者,而强制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只会引起入学、入托、招工的歧视。

  “从某种程度上说,乙肝问题已不是医学问题,而是社会学和法学问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贾继东说。

  自公务员录用体检新标准公布和传染病防治法修订以来,乙肝的“制度性歧视”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认为,张先著案在其个人维权、媒体聚集之下,法官运用法律智慧作出了“开明而谨慎”的判决,张先著的胜诉标志着公务员招录行为已被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开创了人权司法保护的一个先例。

  对于近来乙肝诉讼频遭“不予受理”、“败诉”的命运,周伟认为,这是因为有些法院怕碰棘手的乙肝歧视案,以“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回避,甚至个别法院连“不予立案”的手续都不愿出具,“要想走出困境,需要执法者要树立尊重人权观念,尊重常识,纠正社会偏见。”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也认为,一方面要国家应加强反就业歧视的立法,明确就业歧视的内容和构成,更重要的是司法机关切实树立“司法为民”观念,主动承担起司法维护正义、平等的基本使命,反对有意推诿歧视控告的现象。

  “消除乙肝歧视不是短期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漫长的一个纠正过程。”刘士敬说,在中国,行政强力的推动将会加速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