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脏外科、麻醉和体外循环(CP有了长足的进展,但费用和ICU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快通道心脏麻醉即在心脏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内导管(<6h),缩短患者在ICU和病房的滞留时间,其目的为改善病人的预后和降低医疗费用。它的关键就是早期气管拔管,即在术后1~6小时内拔除气管导管。传统的大剂量芬太尼麻醉可以维持比较平稳的血流动力学,但由于芬太尼的呼吸抑制作用,患者通常需要在术后24小以后才能拔管,故在ICU停留时间长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众所周知,机械通气和ICU滞留延长是心脏手术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
快通道心脏麻醉的临床意义:①避免气管导管刺激引起的血压高,心率快,氧耗增加。②避免长时间机械通气而影响呼吸功能的恢复,减少呼吸道并发症。③拔除气管带管后,患者更舒服,还可以早日和家人团聚。调查发现快通道组患者对手术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④患者更少需要用血管活性药物来干预。⑤患者可较快离开ICU,避免因ICU床满而取消手术,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⑥安全,据国外报道心脏病手术快通道不增加围术期的死亡率和发病率。⑦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
1)技术要点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①术前适量镇静,以解除焦虑,减少麻醉药用量。如吗啡10mg肌肉注射,安定10mg口服。
②术日晨根据患者心绞痛的性质、发作时间、发作时的循环动力学变化及心功能状况,适量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通道阻滞剂,以降低心肌氧耗,避免冠脉痉挛,预防心绞痛发作。劳力性心绞痛患者给予阿替洛尔,自发性心绞痛患者给予地尔硫卓。
③麻醉诱导以适量咪唑安定使患者入睡,咪唑安定还有镇静、催眠和遗忘作用,可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
④减少芬太尼用量,总量控制在5ug/kg以内。故术毕无芬太尼抑制呼吸之忧,为术毕拔管创造条件。
⑤气管插管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0mg,以预防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和室性心律失常。
⑥麻醉维持选择低浓度吸入麻醉药,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⑦维持适当的体温,以避免影响药物代谢速度和术后寒战。体外循环手术要求停机前复温至38℃,非体外循环手术中维持患者体温在36.5℃以上。
⑧关胸前停吸入麻醉药,闭合胸骨后停异丙酚和停用普鲁卡因。术毕两药对意识的影响已消失,此为术毕即刻拔管的先决条件。
⑨术毕在患者清醒、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后拔管(具体拔管要求见术后管理)。
⑩ 手术次日患者可出ICU,回病房遥控监测,手术后4~5天患者即可出院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