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思连康治疗病毒性肠炎76例临床观察 【儿科专业讨论版】

思连康治疗病毒性肠炎76例临床观察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关键词: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常发生在秋、冬季,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RV),其次有星状和杯状病毒、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诺沃克病毒、冠状病毒等。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1]。笔者应用新一代生物活菌制剂思连康(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病毒性肠炎,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选择符合RVE诊断标准[1]的患儿76例,男42例,女34例;年龄6~36个月;病程1周以内;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大便次数8~20次/d;轻度脱水36例,中度30例,重度10例;电解质紊乱38例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大便常规:正常或少许白细胞。粪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对照组68例,男40例,女28例。大便常规:正常或少许白细胞。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液体疗法的基础上给予思连康(由吉林天三奇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kg内婴儿每次1片,每日3次;10kg以上的婴幼儿每次2片,每日3次),连用3天。对照组给予液体疗法及一般对症处理。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2]:(1)显效:治疗72h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症状消失;(2)有效:治疗72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症状明显改善;(3)无效:治疗72h病情无好转甚至恶化。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50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52.94%。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23.875,P<0.01)。


  3 讨论


  病毒性肠炎是一种严重影响婴幼儿健康的疾病,对小儿特别是婴儿危害很大,不但严重影响小儿的体格及智力发育,而且在腹泻疾病中是引起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为各种病毒侵入肠道后,选择性侵袭小肠黏膜,造成肠道黏膜生物屏障功能降低及微生态平衡破坏,导致水、电解质的吸收障碍,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致腹泻,同时使病变的肠黏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且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而腹泻。治疗一般以补液、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抗病毒、加强营养、生物治疗、止泻等。目前对本病的病因治疗尚无特殊有效措施,笔者根据思连康能补充肠道内必需的生理性有益菌——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并采用兼性厌氧菌——蜡样芽孢杆菌消耗肠道分子氧,帮助补充与人体固有的厌氧有益菌在人体肠道内定植、繁殖,并保持菌群平衡的优势数量,拮抗致病菌,分解毒素,形成生物屏障和化学屏障,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3],并在肠道产生乳酸,降低肠道内pH值及氧化还原电位,有助于保护肠黏膜,促进肠道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恢复调节正常肠蠕动,终止病毒对肠生态破坏的病理环节,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比传统的肠道微生态药作用全面,同时还能提高人体肠道免疫力。因此该药治疗病毒性肠炎功能全面,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应作为临床首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