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患者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摘要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消化液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其中以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常见。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多发病,估计约10%的人一生中患过溃疡病。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生命质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对消化科临床医护人员具有指导意义。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生命质量 相关性研究
Key Words peptic ulcer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relevant research
消化性溃疡是内科常见疾病,它是全球性多发病,估计约10%的人一生中患过溃疡病。近年来在医学界,人们逐渐对测量生命质量感兴趣,研究人员将生命质量和客观测量指标如治愈率,好转率结合在一起,用来评估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现将相关的研究介绍如下,这对消化科临床医护人员具有指导意义。
1 有研究表明 确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这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带来根本性的改变。根据幽门螺杆菌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得以根治,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幽门螺杆菌阴性的消化性溃疡,抗酸疗法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1.1 金兰[1]对118例消化性溃疡(PU)患者心理社会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 发现精神压力、生活负担、劳动强度的大小与PU的发病率、复发率关系密切,由此造成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半数患者因病不能参加文体、社交活动,1/3患者情绪不稳定,常有痛苦、沮丧、对别人缺乏理解等问题。有16名患者对生活缺乏信心,心理问题较严重,有70名患者认为 PU对性生活有影响,但对58名PU患者性激素6项检测,均正常,说明PU对性激素分泌没有影响,患者的性生活质量下降,多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对此笔者对PU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情绪自我调控训练,个体化护理等综合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2 有研究表明 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及其治疗后的变化与患者的心理情感状态有一定的相关性[2]。研究人员:采纳Mcmaster生活质量问卷,对22例正常人及74例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44例胃溃疡(GU)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其包括一般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应激心理情感状态等方面的生活质量。结果表明正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PU患者的QOL;临床治愈并不能完全纠正一部分患者原有的心理状态可疑紊乱。年轻PU患者的职业特征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2 采用不同治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研究人员,对68例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行为治疗配合药物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纯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痊愈率为70.6%,对照组的痊愈率为29.4%,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认知行为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消化性溃疡的痊愈率,提高人群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水平,以减轻发病时的症状和预防疾病的发生,效果满意[3]。 研究人员比较兰索拉唑、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经临床以及胃镜检查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46例,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及法莫替丁对照组,病人同时口服胃动力药西沙必利。治疗两个月后胃镜复查,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兰索拉唑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5.7%,法莫替丁对照组症状改善率60.6%。内镜观察食管炎改善有效率兰索拉唑组为91.3%,法莫替丁组52.2%。经Radit和秩和检验,两组症状改善和内镜观察食管炎改善的差异有显著性( P<0.01、P<0.001)。结论: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明显优于法莫替丁。病人应首选质子泵抑制剂,以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2.1 有一研究学者 回顾性分析该院近7年里消化性溃疡合并复发出血1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86例,40岁以下者81例,球溃疡74 例,医嘱依从性差78例,初次出血量≥400ml72例,药物(非甾体消炎药及扩血管药)58例,季节(冬季及温差明显季节)70例,情绪及劳累诱发51例。研究结论表明:消化性溃疡合并复发出血与性别、年龄、溃疡类型、医嘱依从性、初次出血量、药物、季节、情绪及劳累等密切相关,是影响溃疡病复发出血的重要因素。加强正规用药,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可减少溃疡病复发出血,减轻病人痛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4]。
2.2 有研究 评价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EPC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EPCV共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321例,效果最佳。研究结果表明:EPCV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较少、溃疡复发率低、术后远期患者营养状况良好、生活质量较高的特点,疗效优良。EPCV术是治疗十二脂肠溃疡及其并发急性穿孔、出血和狭窄首选的安全有效术式[5]。对164例肝癌行TAE治疗病人行胃镜检查,发现15例并发胃、十二指肠溃疡。通过分析,认为溃疡的发生与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TAE次数和化疗药物有关;溃疡的发生对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及继续治疗的信心均有重要影响,应予重视。
2.3 并发症的治疗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有研究探讨进一步提高全胃切除术的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通过:对该院1980~1997年施行的45例全胃切除术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病死率为6.67%,多为联合脏器切除者。切缘癌残留率为6.98%。消化道重建术中Graham改良或较少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研究结果表明:按肿瘤原则切除后余胃过小者需考虑行全胃切 。“小开胸”的胸腹联合切口有利于在方便可靠的前提下减少切缘癌残留机会,创伤也不很大,联合脏器切除应慎重。改良Graham式对减少反流有作用。另有研究:总结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的经验[6]。方法:将70、80、90年代各后4年共 467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的病例,每个年代为一组,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全组467例,急诊根治性手术病例逐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单纯穿孔修补术和穿孔修补+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式逐步增加。结论:合理的术式选择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6]。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2.4 护理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研究人员: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护理措施,通过: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0例全胃切除术的资料,对进食时间和进食原则进行观察。结论:对全胃切除术后的病人有针对性地指导饮食,可减少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出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
2.5 药物治疗 研究人员:以生存质量量表测定评价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解决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中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可比性的问题。方法:研究分为四组: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组(66 例)、溃疡样消化不良组(25例)、糖尿病胃轻瘫组(17例)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29例),以四君子汤为主方加减辨证治疗,用量表的方式,采用主观症状半定量计分法,进行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疗效指数、量表积分比较。结果:四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80%、76.5%和93.1%;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在症状积分、心理精神因素、社会功能活动及量表的总积分四个方面治疗前后各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8]。
2.6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身疾病 有研究探讨该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9]。 该研究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以机械抽样方式抽取的134例病人及142例对照进行了调查,其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作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患有该病的患者容易产生身体、心理(包括精神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生活和社会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构成了生活质量的下降。为此,建议:临床上治疗这类病人时,除了应采取对症药物治疗、手术和其他疗法之外,还应特别注意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包括对此病基本知识的了解、接受心理辅导和自调适、解除紧张的心理状态、正确的对待客观世界,提高社会应付能力、注意休息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以此来达到疾病的全面治疗,取得心身的健康和社会幸福完满的效果。
2.7 护士应根据患者对消化性溃疡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同,给予针对 性的健康指导,以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知识,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生命质量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不同的手术方式,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生命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生命质量的方法,这对消化科临床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兰.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及护理.南方护理学报,1999;6(2): 32~33
2.聂勇战,金兰,李新华,等.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2):152~155
3.黄黎亚,应丽娜.认知行为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13(1):63~64
4.赵丽娟.124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锦州医学院学报,2002;23(3):30~31
5.李世拥,安萍,吴恩,等.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中华外科杂志,2002;40(9):653~656
6.刘玉宾,李延淇.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体会.中原医刊,2005;32(16):20~21
7.马小军.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护理.中华临床医药卫生杂志,2005;3(8):103~104
8.雷力民,田玉玲,曾云.中医药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生存质量研究.中医药学刊,2005;23(8):1432~1434
9.熊宇.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6):1464~1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