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小儿麻醉进展 【麻醉及疼痛专业讨论版】

做小儿麻醉,首先必须明确意识到的是,一方面小儿各器官系统功能上尚不成熟,另一方面又处于不断迅速地生长发育过程之中。因而麻醉时应把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成熟程度的特点。为了让问题简化,更适合临床应用,我个人的看法是:除了麻醉个体化的原则外,可以把不同年龄的小儿分为三类进行麻醉。从出生到六个月,把小儿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看作为完全不成熟进行麻醉处理;从七个月到四岁,看作为半成熟进行麻醉处理;从五岁到十二岁,生理功能基本成熟,但麻醉处理上应考虑到小儿与成人尚有某些解剖上的差异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1、脉博氧饱和度仪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是小儿麻醉最重要的进展。
  2、新的吸入麻醉药地氟醚、七氟醚。虽然这二个药在许多方面不同,但它们有相似的理化及生理特点:非常低的血气分配系数(分别为0.4及0.6),仅仅是氟脘及异氟醚的零头,而与笑气非常接近;诱导迅速,苏醒快,血流动力学稳定。地氟醚不适合吸入诱导,因为它有刺激性气味,常常引起严重的喉痉挛。七氟醚表现出理想的诱导作用,快速,血流动力学稳定。但是,由于地氟醚及七氟醚麻醉后清醒快,麻醉恢复过程中小儿常出现燥动及惊恐。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3、静脉药得普利麻越来越多的用于小儿麻醉诱导及镇静,或作为全静脉麻醉的基本药,得普利麻的特点是清醒快,术后恶心呕吐少。用于皮肤止痛的局麻药膏已在很多国家应用。这样可以在小儿静脉麻醉诱导前不使小儿感到疼痛。短效合成麻醉镇痛药及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的生产应用,改变了许多常规的小儿麻醉方法。
  4、喉罩已被用于婴幼儿麻醉。喉罩虽然无法取代气管内插管,但它可以用于维持麻醉病人自主呼吸时上呼吸道的通畅。喉罩也被用于作为引导纤维支气管镜插管的导向管。
  5、新生儿术中的止痛。很久以来,普遍认为新生儿不会感知到疼痛,应而不需要麻醉及止痛。研究表明,如包皮环切这样的小手术不用止痛药所引起的痛觉,也可以被新生儿感觉到,并引起长时期的行为发展紊乱,并有明显的内分泌反应。术前给予芬太尼可以消除这些反应。预防和处理新生儿疼痛已成为麻醉领域的新课题。
  6、婴幼儿的阻滞止痛重新在国外的小儿麻醉医师中引起广泛兴趣,并正变为小儿术后止痛的普遍方式。
  7、医疗质量大大提高。由于麻醉技术的进行,小儿门诊手术出现惊人增加。化验被尽量减少,甚至常规的血红蛋白测定的必要性也受到怀疑,在小手术常常被忽略。术前禁食也被重新评价并放松限制,并鼓励在术前2-3小时给予小儿清水。为了缓解小儿及其父母的紧张,小儿病人的术前准备也已发生了相当的变化,肌注这种疼痛的术前给药方式已被粘膜(口、鼻、直肠)给药所取代。麻醉诱导及麻醉恢复时父母陪伴的方式在国外开始普遍起来。
                          (中国协和医大麻醉学中心 安刚)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