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急性疼痛及其治疗 【神经内科讨论版】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对急性疼痛的定义为:新近产生并持续时间较短的疼痛。急性疼痛通常与损伤或疾病有关。慢性疼痛则为持续较长时间(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能是急性疼痛治疗效果不好,或损伤愈合后仍然持续存在的疼痛,病人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改变。急性疼痛包括手术后疼痛,创伤、烧伤后疼痛,分娩痛,心绞痛、胆绞痛、肾绞痛等内脏痛,骨折痛,牙痛等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其中手术和创伤后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急性疼痛。

  一、急性疼痛的生理影响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急性疼痛不仅造成患者的痛苦,还导致程度不同的内分泌和代谢改变,延长恢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

  已证实上腹部和胸科手术后会出现功能残气量减低,第1秒肺活量减小和肺通气/血流改变等变化,上腹部直切口手术后膈肌功能不良似乎甚于斜切口,静脉麻醉后麻醉残留作用对肋间肌的影响似乎大于膈肌,而吸入麻醉药对膈肌的抑制更加明显,全麻后苏醒期可能会出现胸腹部呼吸肌运动不协调现象。也有研究表明两小时以上全麻即可出现可逆性肺微不张。术后疼痛使患者不敢深呼吸和咳嗽,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术后疼痛常伴有垂体-肾上腺和儿茶酚胺系统分泌过度,胰高糖素等应激激素分泌过多,而胰岛素分泌受抑制或因应激反应而效应减低导致内源性的高糖血症和蛋白营养不良。疼痛应激,发热,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释放也诱致心率增快,血压增高或冠状动脉痉挛,是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疼痛和创伤还可导致受损脏器功能障碍,相应部位肌肉痉挛,血管收缩,是术后脏器功能不良,感染,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的重要诱发原因。

  急性疼痛的治疗不仅减少患者的痛苦,还可纠正术后高代谢和内分泌异常状况,有利于脏器功能恢复,应广泛和大力的开展。与其他治疗手段相同,镇痛治疗也会带来一些不良作用,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但这些副作用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疼痛治疗的障碍有时还来自医务人员和患者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恐惧,这些恐惧是没有依据的,数以百万计的术后镇痛病例表明,导致阿片类精神依赖极为罕见,国内目前尚未见有关报告。作为麻醉医师及所有医务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积极治疗疼痛的重要意义,克服“恐阿片症”,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与患者沟通,大力开展疼痛治疗。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