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糖尿病与寿命 【社区预防保健与健康教育版】

倒退20几年,糖尿病在我国还只是少数人得的所谓“富贵病”,每一千人中患者不到9人。仅仅十几年后,其发病率已经增至3%,扩大到4倍,患者总人数已超过5000万,成为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并列的国民健康三大杀手之一,给国家、家庭和患者本人在经济、肉体和精神等方面造成的损失和伤害之大难以估计。
              40至60--如履薄冰的20年
  目前,糖尿病发病率仍然在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将呈泛滥之势,而其重点攻击的年龄组恰恰是所谓“年富力强”的一群,即:35--60岁这些家庭内外的“顶梁柱”。为什么呢?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糖尿病初期,尽管存在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效能大打折扣,但是患者体内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功能仍然正常,甚至因为加大量的分泌而显现出血中胰岛素高出正常值(高胰岛素血症)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然而实验证明,35岁以后,每5年,糖尿病人胰岛细胞的衰损率就上升10.5%,表现出持续的高血糖状态。
  正因如此,临床上糖尿病发病多在40岁以后急剧上升,高峰发病率在60岁左右,形成20年如履薄冰的危险时期。处在这一时期,选药是否正确,治疗是否有效,对预后好坏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反思:糖尿病为何影响寿命
  近十几年来,同糖尿病这个凶恶之敌的对抗不亚于一场旷日持久的殊死战争,可谓“伤亡惨重”,严重的并发症每年使大量人口致残和死亡:统计表明,与非糖尿病相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要多出2-3倍;失明多25倍,所致肾功能衰竭多17倍。算起来,糖尿病人的寿命平均折损15年。而且该病的蔓延势头至今未见稍减。
  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使越来越多的医药研究人员感到,以往对疾病的认识和药物治疗对策上存在重大的误区。主要是:以为只要不惜一切把血糖降下来,就能控制疾病发展、防止住并发症;对常规化学药物超负荷刺激反而加速了胰岛细胞功能衰损的结果估计不足;对长期使用化学药物将损害人体肝、肾脏器的严重后果重视不够;对单纯降糖药物作用单一,缺乏全面调治的缺陷未能关注,等等。
  因此专家们呼吁:减少使用化学药物,加快国药的研究开发已迫不及待。选择疗效确切,标本兼治,使血糖稳定不反弹、副作用少的中药制剂,应是当前医学界应该正确面对的问题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