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专家质疑北京新规15分钟挂上号 称不能强求

2008-4-14 9:42 【

  看病难,多半难在一个“等”字上:看个病要等很久,有时等了很久却还是看不上病。因此,当3月29日,北京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在北京市卫生工作会议上承诺,市内各医院平均挂号时间将缩短为不超过15分钟后,引发各界热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不约而同地对这一承诺的兑现表示了担忧:15分钟挂上号,到底能不能做到?

  本报记者连线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医院管理中心主任丁晓燕、北京医院医务处处长田家政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黄建始,共同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达到15分钟的平均值有可能

  记者:自从北京市卫生局承诺15分钟挂上号的新闻出来以后,多数人都在议论医院是不是能做到这一点,您觉得有可能吗?

  丁晓燕:15分钟只是一个平均值。医院通过开展预约和分科挂号、挂号收费通柜服务、开设简易门诊和周末门诊等多种途径,分流挂号患者,是有望使绝大部分科室的普通号都达到预期标准的。

  这一点,从上海市瑞金、华山等市级大医院在2006年的改革中就可看到佐证。在实行挂号收费通柜服务前,医院每天的门急诊病人都在6000人次以上,高峰时间看病挂号等候时间少则20分钟,长则半小时以上;而改革后,据统计,患者的等候时间整整减少了一半,窗口排长队的现象也明显改观。

  此外,医院开展预约挂号还是缩短挂号和候诊总时间的好方式。它通过让患者分时段就诊的方式,使医院的门诊流量更合理,资源配置更科学。不仅挂号时间会因此几乎骤减为0,候诊时间也会大大缩短。广东省人民医院曾在2007年做过一次对于预约挂号是否能降低患者等候时间的调查,在随机抽取5个科室的826名门诊患者,并对他们的候诊时间进行统计后发现,预约挂号者的平均候诊时间为34分钟,而非预约挂号者是47分钟,其差别显而易见。

  田家政:医院自从接到卫生局下达的任务后就积极响应,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不能保证每个人的挂号时间都控制在15分钟以内,但达到平均时间不超过15分钟还是可能的。

  据了解,北京天坛医院现在主要实行的是分科挂号制,即保证在每一科的诊室门口都能挂号,不设集中的挂号大厅,以分流患者。从实行的结果来看,也基本可以满足绝大部分患者在15分钟内挂到普通号的需求。

  不能强求每个人都在15分钟内挂到号

  记者:刚才您提到的都是“有可能”,“基本满足”,言下之意就是不能全部满足?

  丁晓燕:其实,任何量化标准都有例外,这次卫生局承诺挂号时间不超过15分钟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即便通过改革缩短了挂号时间,也并不意味着,你到了医院,挂任何号都能保证在15分钟之内。尤其是大牌专家,他们需要兼顾科研、教学,还要查病房、上手术,留给门诊的时间本来就少,一旦全国各地的病人一起涌来,就会使求诊病人的数量远远超过医生每天能够负担的最大值,即便他们再加班加点也是看不完的。所以,医院不得不限制专家号的数量,物以稀为贵,起早排队,抢占先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再退一步讲,可能你在限定时间内挂到号了,却可能不是自己最初想挂的;又或者,你15分钟挂到了想要的号,却要再花费一上午的时间去候诊,毕竟,每一个病人都希望自己能看得时间长一点。可医生的时间有限,前一个人时间长了,后一个人的就要压缩,不然,就是将后面十几个人的看病时间整体后推。这些很现实的问题,都需要医院以后进一步解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卫生局下达的“硬任务”还是有助于减少医院排队现象的。

  田家政:要让所有人都在15分钟以内挂到号实际上是很困难的。比如同仁医院的眼科,还有我们北京医院的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专科,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很多患者都知道这里的好,所以有了这方面的疑难病杂症都会跑来,而且一定要找专家,可专家就只有那么几个,一号尚且难求,再执着于15分钟内挂上号,实在不太现实。再比如,对某些特殊的疑难病,全院就有两个这方面的专家,那么别说是15分钟挂到号,可能15天能看上病就算是快的了。

  如果拿相对比较有效的预约挂号来说,目前大规模开展也有困难。在我国,特别是在从乡下到城里来求医的病人中,大部分都没有形成预约挂号的习惯,或者说没有预约的条件,他们没有电脑,不懂操作,根本没办法通过网络预约。这种现状,在短期内,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改变。

  所以,现在医院退而求其次,只拿出一部分号来开展预约业务,其余大部分仍要留给排队的患者,以避免失了公平。此外,由于大部分患者无法采用预约形式,每个人的诊疗时间难以控制,以至于医院只能保证约到某一天的某一号,却不能精确到几点。因此,即便预约,也不能做到随到随看。这也是希望患者能够理解的。

  缩减挂号时间只是一个开始

  记者:您怎么看卫生局这项举措的意义?

  丁晓燕:就像我之前说的,达到这个目标很难,也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但这毕竟是件很积极的事。缩减挂号时间应该只是一个开始。其实,今后更应该集中解决的,不是分流挂号的患者,而是分流去大医院的患者。说白了,就是引导大家对已经确诊的常见慢性、多发性疾病,主动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在那里,不需要排大队挂号,社区医生也有更多的时间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并进行主动、连续性管理。而且,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医院之间有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一旦病人出现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处理不了的病情,通过这条通道,病人也可以直接被转到大医院,根本无需排队。

  黄建始:很多人都说看病难,我觉得应该加个定语:“大医院看病难”,“小医院看病不一定难”,是目前的体制造成了医疗资源既紧缺又浪费。所以,改革之一应该是,政府严格医生行医准入制度,并在此前提下,解放医务工作者的生产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就是应该允许医生像律师一样,在政府监管下,可以自由开业,去当家庭医生和社区医生。一般,医生看一个新病人,至少需要半小时到1小时的时间。可是在大医院,许多医生通常只有几分钟时间给病人,根本不可能充分了解患者,就要匆匆诊断治疗。我们不能说他们不负责任,因为确实客观条件不允许,他们只能头疼看头,脚痛医脚。而小医院有些医生却是有空闲也不愿花较多的时间详细了解病人,因为看好看坏并没有和个人利益直接挂钩。但如果是自己开业的家庭医生、社区医生,他们是为自己的病人看病,多劳多得,所以更舍得在第一次花时间了解病人。因为第一次了解清楚,第二次就省事了,所以长期来看,平均每次花的时间都不会太长。此外,如果医生不好好看,下次病人就不来了,这也会督促他们认真对待,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如能这样,则不管是挂号,还是看病,等待都不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