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首次将人类胚胎干细胞培育成胰腺功能细胞,这项研究发表在2月20日《自然生物科学》在线版上,标志着科学家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进程取得了重要成果。
胰腺β细胞是一种在糖尿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它用于分泌与血糖有关的胰岛素,正是由于它们的丢失或损坏,才出现了Ⅰ型糖尿病。如果科学家可以发现一种可靠的方法将人类胚胎干细胞培育成β细胞,就能够补充糖尿病病人缺少的β细胞。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在实验室里成功培育出功能β细胞。
目前,美国生物学家以马利·贝特格和他的同事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研究报告中称,他们已设法在小老鼠体内使人类的胚胎干细胞实现β细胞的功能。几年来,研究小组在胎儿体内试图利用胰腺发育的分子信号,把人类胚胎干细胞变成β细胞。在开始的试验中,研究者发现了一项技术,似乎能生产胰岛素分泌细胞,但这种细胞却对葡萄糖不起反应,而此种反应正是β细胞的一个关键功能。于是,研究人员改变方向,不去获得成熟的β细胞,而是试图把人类胚胎6到9周时出现的胰腺内层皮细胞培育成β细胞。他们将这种尚未成熟的细胞移植到老鼠体内,希望能产生β细胞形成的信号出现。
移植后的第30天,研究人员检测到老鼠血液里含有人体C肽,它是动物体内含有胰岛素的副产品。研究人员称,之所以观察C肽而并非胰岛素,是因为区别人体C肽和老鼠C肽比较容易,这样更能看清试验的结果。2个月后,当给老鼠打入一剂量的葡萄糖时,发现它体内的C肽含量上升,这说明移植细胞对血糖产生了反应。最后,研究人员用毒素选择性地杀死了老鼠体内自带的β细胞,这种毒素通常会使老鼠成为糖尿病患者,但是移植了人类细胞的老鼠此时并没有得糖尿病,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移植细胞能够代替动物本身的β细胞。
美国加州贝克曼研究院的糖尿病专家特里萨·库分析,这项研究在该领域内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现在一些公司已经在与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协商,准备进行人体试验测试安全性。不过他同时指出,现在胰腺内皮层细胞能否自我恢复和更新还不明晰,若不能的话,几年后它们就会被排出体外,而患者则不得不再次进行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