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是很多人形容我国中药饮片出口状况时经常使用的一句话,因为目前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不到5%,大量市场被日韩等国占有。而一大批怀抱着几千年医药瑰宝的我国中药饮片企业,却长期在利润底线徘徊,生存现状令人堪忧。
这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师傅被饿死真的是因为教会了徒弟吗?
刚刚过去的2007年,我国医药商品整体出口数量攀升,但中药饮片出口利润增长却仍旧处于较低水平。昨日,记者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医保商会”)了解到,为了解决我国中药饮片出口诚信力差、缺少知名品牌等问题,增强我国中药饮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医保商会决定首次在中药饮片出口企业中开展品牌诚信评选。
初步审评,共有9个品牌符合诚信要求,已进入网上公示。而该工作将在今年继续下去。对于陷入“内忧外患”的我国中药饮片行业来说,品牌的树立也许是其自救的一根稻草。
行业,标准缺失
中药一般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其中,中药饮片产业是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医药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之一,2006年我国中药饮片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为224.3亿元人民币,占整个中药产业的15.5%.同时,中药饮片(含中药材)也是我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大类产品之一,多年出口额占中药出口总额的50%以上。
然而,据行业调查显示,我国中药饮片行业总体水平并不高,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生产工艺设备落后、创新能力薄弱,出口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出口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等等问题,已经把这一古老的行业逼到了要抉择“生存还是死亡”的悬崖边。
其中对中药饮片行业影响最大的要数标准缺失。昨日,医保商会中药部主任刘张林告诉记者:“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中药制剂的疗效和毒性。而中药炮制则是决定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中药饮片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炮制工艺不统一、不规范,缺乏具体能操作的工艺技术参数和较完整的质量标准,致使饮片不能保证临床疗效。”
刘张林表示,行业标准缺失,成为制约我国中药产业和外贸发展的瓶颈,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在对外经贸往来中我们没有主动权,只能按照客户的要求去做,非常被动,特别是近两年来,作为我们出口最多的日本、韩国不断提出要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中药材进口标准,这对我国中药材出口影响很大。
遭遇,特殊时期
如果说标准缺失等历史遗留问题已经让中药饮片行业头痛不已,那么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这一行业却不得不面对更多、更困难的新问题。北京一家中药饮片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诉苦称:“去年,我们不但要面对国内中药材(中药饮片原料)价格上涨、GMP认证大限将至、出口退税调低以及人民币升值等难题,还要面对国际市场食品安全争端不断、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等现状,这一系列新问题冲击着每一家中药饮片生产经营尤其是出口企业的利润底线,让人有种被压得透不过气的感觉。”
针对这些问题,医保商会中药饮片分会副秘书长张忠蓬向记者介绍,整体来讲中药材每年都以5%-10%的幅度正常上涨,但去年确实出现了异常情况,本应随着进入淡季而价格趋稳的中药材,却出现了价格普遍大幅上涨的反常现象,从5月下旬开始,有90%以上的药材品种涨价。再加上2007年我国能源价格、运费价格、劳动力成本等不同程度的上扬,以及企业环保等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中药饮片行业的盈利水平。
据统计,2007年1-11月份我国中药饮片(含中药材)累计出口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2%.然而,出口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中国外贸的焦点问题,中药饮片也未能幸免,各国纷纷提高中药饮片准入门槛(如韩国提高二氧化硫检测标准),中药饮片出口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记者手记
哪里才是中药的未来
商报讯记得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感慨颇多地说,多年来,我国中药饮片企业习惯于作为原料供应商,直接给国外客户供货,并不关注企业品牌建设,长此以往企业缺乏后发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极其容易受到冲击。
确实,中国企业拥有长久的中医药历史,拥有很多中药配方,然而却在国际市场上意外地输给了日本、韩国。看来坐吃老本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应该好好想想怎么样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之路了。
其实,日、韩的成功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因为种种不利因素对那些创新能力差、产品质量不稳定、出口标准较低的企业才是极大的考验,而对于那些中药饮片优秀生产出口企业确实是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而随着我国中药饮片行业的不断规范,行业集中度逐步加大,我国企业将更容易打出自己的品牌,重新赢得国际市场并非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