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现场
大打“为民”品牌,期待再度发力
昨日上午,江寺公园北大门,一个现场的义诊咨询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的注意。与以往不同的是,义诊的主角不是公立的卫生医疗机构,而是清一色的萧山民营医疗单位。由区民营医疗机构协会发起的,萧山首次民营医疗单位义诊咨询活动在老百姓中亮相。
义诊的背后,显露出一个特殊的信息:萧山民营医疗机构在经历了种种阵痛后,开始觉醒,打出了“亲民”、“为民”的品牌,期待再度发力。
发展中的瓶颈
我区的民营医疗单位都很“年轻”。据资料显示,自医疗体制改革以来,我区民营医疗单位快速成长,到目前为止,我区已批准设置的民营医院12家,门诊部13家,诊所51家,吸纳社会资金近2亿元。
与“树大根深”的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疗单位可谓是医疗市场的“新生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积极主动推销自我,诊疗服务更人性化;收红包、拿回扣等现象基本不存在。
虽然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但民营医疗单位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有些民营医疗单位发布虚假广告,求取短期效应。这种不注重长远利益的做法,无疑有损于民营医疗机构的整体形象。
据区民营医疗机构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区民营医疗单位中,特别是一些民营医院,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寒流”,生存之路举步维艰。如城区某一民营医院,门诊人次2006年比2005年减少了40-50%.
阵痛中的觉醒
竞争中经历阵痛,更在阵痛中觉醒。我区一部分民营医院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规范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民营医院发展的新路子。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院发展之初,就把服务对象确定为开发区的10万外来民工,并推出相应的服务。在进入良性循环后,医院进一步抓规范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等工作。2005年下半年,该医院被评为二级乙等医院,开了杭州地区民营医院的先例。
重新定位,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这是当前不少民营医院的新取向。泰和医院,由于紧依老年颐和园,便大打“老年牌”,如推出的“临终关怀”“全托病房”等,很受市民欢迎。今年上半年,病区30多张床位一直住得满满的,住院病人160人次,同比增长166%.该医院还荣获区委、区政府颁发的“支持老龄事业先进奖”。
大打“为民”品牌
民营医疗单位大打“为民”品牌,吸取诚信危机带来的教训。民营医疗单位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民营医疗单位必须再度发力,走“为民”“亲民”之路。
参加昨日的义诊,民营医疗单位多达14家。据区民营医疗机构协会介绍,除了义诊外,这些医疗单位还成立了志愿者队伍,准备为全区的56位百岁老人进行免费体检。
而在义诊活动前,一些民营医疗单位早就在走为民之路。如开发区医院、爱心连锁卫生服务总站、阳光眼科门诊部等民营医疗单位纷纷进村入户,开展免费健康检查,深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