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内的食品,如果食用不当,还可引起形形色色的“冰箱病”。
夏天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温度一般在-6℃以下,而口腔温度在37℃左右,两者温差悬殊。若快速进食,可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头部血管痉挛,产生头晕、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称为“冰箱性头痛”。
家用冰箱冷冻机的排气口和蒸发器中,最容易繁殖真菌。当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时,可出现咳嗽、胸痛、发热、胸闷和气喘等症状,称为“冰箱性肺炎”。
如果对冰箱内低温食物吃得过多,胃、肠在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会骤然收缩变细,血流量也相应减少,胃肠道的消化液则停止分泌,出现上腹阵发性绞痛和呕吐等症状,称为“冰箱性胃炎”。
而食用冰箱内被病原菌污染的食物后,则会出现腹痛、腹泻等“冰箱性肠炎”。
为了防止上述疾病产生,读者务必做到:
1、正确放置和使用冰箱内的食物
(1)冰箱内存放的食品一定要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熟肉类食物在冰箱中的储存时间不应该超过4天。食物与冰箱壁之间要留有空隙,便于空气流通;热的食品要晾凉至室温后再放入;食品宜用保鲜袋或保鲜纸封好或放入密封容器中,可以防止食品受潮、失水、串味。带水的食品要除去水分后放入,以免因大量水分蒸发而形成过多冰霜。
(2)冻鱼的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个月,肉类不超过半年;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除了黄瓜、葡萄等多汁的以外,在放入冰箱前最好包上保鲜膜;经常清理冰箱内的剩饭,避免细菌滋生。需要指出的是,有4种食物不能藏进冰箱,因为它们放入冰箱不但不会保鲜,还会加速其腐败。
香蕉:将香蕉放在12℃以下的地方贮存,会使香蕉发黑腐烂。
西红柿:西红柿经低温冷冻后,肉质呈水泡状,显得软烂,或出现散裂现象,表面有黑斑,煮不熟,无鲜味,严重的则酸败腐烂。
火腿:如将火腿放入冰箱低温贮存,其中的水分就会结冰,脂肪析出,腿肉结块或松散,肉质变味,极易腐败。
巧克力:巧克力在冰箱中冷藏后,一旦取出,在室温条件下即会在其表面结出一层白霜,极易发霉变质,失去原味。
(3)食用前应先检查食品的质量:冰箱内取出的、不能再加热的食品,宜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食用。冰箱里的冷饮、冷食,天气再热,也不要拿出来就吃,更不要在大汗淋漓、口渴难忍时过量食用。
2、保持冰箱里外清洁
冰箱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部要清洗一次,以免积存污物,滋生细菌。可用餐具清洗剂或0.5%的漂白粉擦洗,特别注意擦洗箱缝、拐角、隔架,洗后擦拭干净或晾干。疏通并清除下水管污物。用茶叶或吸味剂放入箱内吸味。由于冰箱的密封条上生存的微生物最多,可用酒精浸过的干布擦拭效果最佳。
此外,要定期清除冷凝器和压缩机表面的灰尘,可以用软毛刷或吸尘器清理,不可用水喷淋冲洗,也不可加防尘盖。冰箱不要停机或长期放置不用,因特殊原因而停机应做到每周通电运行6—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