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60岁的宁国市甲路镇枫山村民周年宝因风湿性心脏病,手术花费48000多元医疗费用。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帮助下,得到34551元的大额补偿。他感动地说:“合作医疗真好,的确是为老百姓办好事埃”
像周年宝这样的情况在宁国还有很多。今年,宁国市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人数达到290790人,参合率95.48%,农民不仅住院看病能报销,就连门诊看病也能得到一定的补助。这是宁国市全面构建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缩影。
早在1997年,宁国市就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受益人数达13158人。今年,又将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进行提高,城市低保标准从月人均180元提高到2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月人均70元上升到100元。同时,扎实做好农村五保户的供养工作,其中今年将集中供养的标准由每人每年1650元提高到24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500元。此外,不断扩大保障和抚恤对象范围,将计划生育并发症患者和省级以上劳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给予全额保障,对独生(双)女户困难户及因公益建设需要而失地的农民也进行保障,到今年,全市保障人数增加到7607人,保障面2.5%.近两年来,宁国市为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又对村干部、老党员、退休老村干进行一定的生活补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宁国始终把解决好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1997年,全市启动了“低水平、广覆盖”的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0年在部分乡镇启动大病统筹试点,2003年,被卫生部和安徽省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现在,每年的11月份,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交纳15元的“参合费”后,就可报销相应费用。目前,宁国市共补偿148538人次,补偿金额3597.9万元,最高补偿金额达到35857元,以户为单位受益率达80%.其中补偿2000元以上的共有2905人次,万元以上的共有261人次。全市已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运转有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
针对学生上学难问题,宁国市一方面通过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学杂费,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同时做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今年起,该市将用2年时间完成全市31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完成改造26155平方米D类危房,新建26550平方米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