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进驻 医药改革落实 社区医疗多种经营 志愿医生加入 各界大力支持———
如果不是马季、侯耀文等名人的突然离世,也许社区医疗不会像今天一样引人关注。据了解,侯耀文所在的玫瑰园小区曾经有过北京中医院的社区诊所,但由于该小区的入住率低,病员难以保证,诊所无法盈利因此撤出了小区……这就是郊区社区医疗存在的普遍状况;而在城区的新建小区医疗中,存在着医保落实、行医许可、居民信任的许多问题,经营状况也不容乐观。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医疗进社区的口号,但由于种种原因实行不利,北京市绝大多数小区仍然没有实现医疗服务。那么,医疗难进社区症结出在哪里?北京怎样才能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改革的目标?记者近日对北京市一些小区进行了采访。
通过对几家已经存在的社区医疗的采访,记者发现,一方面是医疗单位本身的一些不足导致了社区医疗的滞后,二是社区医疗的经营水平也影响了这一利国利民举措的发展。
很多社区医疗,由于不具备行医手续,仅仅是个人投资行为,参加医保的业主就不会就医。即使是有行医手续的社区诊所,由于临床药品有限(往往是由于有关部门限制太多而无法引进)、技术水平有限、设备跟不上,人们往往只是一些头疼脑热前去就诊,而遇到稍有难度的病症就会去大医院。因此,经营状况一直上不去,大大制约了社区医疗的发展。那么怎么才能改变社区医疗的现状呢?
●三级医院进社区保证社区医疗安全
为什么会存在业主不愿意到社区医院就医的状况?据了解,还在几年前,国家有关机关规定,不允许二级以上的医院进入社区设立医疗站。这样一来,很多有经验的三级医院进不了社区,而一、二级医院由于专业程度不及三级医院,社区中很多针对性的疾病发生,患者不愿意在区内诊治,觉得非专科医院的医生不专业,必须到专科医院。一、二级医院在社区中的医疗站基本保证不了病员。
这样一来,一些三级医院开始尝试进入社区,而有关部门的态度也保持在不反对。为什么三级医院进社区是促进社区医疗的根源所在呢?
安贞医院社区医学事业发展部主任吕少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在社区常见的多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中老年人常见的病种,而这些病种治疗的关键是病前的健康预防和病后的长期康复,因此,专业医院的治疗水平和经验是普通综合性医院不能取代的。因此这些常见病的患者一般愿意接受专业医院的治疗。
据了解,社区医疗站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可以说,一般常见病都能在社区中得到有效的治疗,拿吕少丽的话讲,从源头上把病人拉回到社区来就诊是社区医疗最关键的因素。
●药品改革 拉开社区与医院药品价格
以药养医,素来是诊所的经营之道,而目前社区医疗的药品和大医院的价格相差无几,这样一来,人们更愿意相信医院,而有关部门在社区诊所的药品采购中设置了不少障碍,很多临床药品进不了小区诊所,往往出现光看病却治不了病的现象。
据嘉铭桐城卫生所医生卢文英女士介绍,就近就诊是每一个社区居民的想法,但药品价格高以及缺药的状况制约着社区医疗的经营。而现在国家的医药改革恰恰能根治这一不合理的现象,以往好的药品价格不高,药厂见赚不到钱就停止生产,社区的药品不能像医院一样大量采购,因此价格低不下来,导致业主不愿意在社区买药。因此,社区诊所只能靠打打点滴、出出诊来惨淡经营。此外,应对一些临床药品解除禁忌,使一些常见病在社区内得以解决。
据介绍,一个诊所主要是靠卖药来维持经营的,每一服药能有将近40%的利润。
●多种经营 弥补社区医疗病员不足问题
几乎所有社区医疗的参与者都意识到,仅仅靠出诊费、点滴费是很难办好社区诊所的,如何增加服务内容,让社区居民和诊所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大家考虑的问题。
有多年社区医疗经验的卢文英女士介绍,目前很多小区都是以老人和小孩为主,不能仅仅靠有病就诊来实现经营目标,而是应该将日常的护理和治疗结合在一起,以防病为主要服务目标,日常对业主提供保健、护理等措施,不仅为社区业主防病于未然,还能给社区诊所的经营带来额外的收入,这样社区医疗才能走上正轨。
冠城园项目营销负责人蔡迎伟告诉记者,社区医疗必须将日常的护理与治疗结合在一起,比如冠城园,对于大病患者建立长期的病历卡,长时间检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定期与大医院合作,在社区推出各种专家门诊、上门服务,增加了各项维持社区医疗的收入。
●医生来源应打破“清规戒律”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北京是大城市,每个医院都能有充足的病员,因此,很多医生不愿意进社区行医,东方太阳城的例子就足以证明这一点,而在社会上,有大量的外地退休医生居住在子女家中,这些医生往往都是当地技术出众的名医,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在北京贡献自己的余热呢?
在北京医疗体系中,外地来京的医生,必须有副高职称才能在京行医。而在地方,能够得到这一职称的医生太少,由于不具备这一条件,很多外地医生在京无所作为。
有关人士指出,使用外地有技术的医生好处很明显,他们往往就居住在社区当中,他们的出诊时间有保证,他们的职业素养往往能保证即使在夜间有人突发病症,能够及时进行治疗,这对于正常上下班的社区医生来讲是个有利的补充。
●多方支持社区医疗渐入佳境
政府的支持让社区医疗有望成为趋势。去年两会期间,中国卫生部一位负责人表示,发展社区医疗是改革城市卫生工作的突破口,政府应建立一个指导体系和网络,使社区医院在大医院的指导下,能够让公众以便宜的价格就近就诊。
该负责人说,如果所有人都挤到大医院,医改将无法成功。同时要建立良好的组织把大医院和社区构成网络,上级大医院应该定期派专家把社区的疑难病例汇总,做出诊断,提出治疗方案,这样才能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但现实中还存在着一些执行上的偏差,比如,高档社区中的业主希望能够引进著名的医院,但是由于该医院跟小区不属一个区域,跨区经营目前是不允许的,地方医疗管理部门往往会拆散这段你情我愿的“姻缘”,因此,有人士呼吁,有必要打破这种观念的束缚,一切以社区居民的医疗意愿为准则,真正实现医疗进社区的趋势。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可喜的是,无论物业小区的开发商出于口碑宣传还是真正为业主着想的目的,纷纷对社区医疗投以了支持的态度。一位开发商对记者说,往往一个小区在兴建之前,为了给买房人入住后的保证,经常会允诺医疗服务的相关配套。而作为社区医疗站,其实成本并不高,只不过开发商将一处用房免费或者廉价租给医疗站就可以了,即使有租金发生,也不过每月每平方米3元左右,以一个200平方米的住房算下来,医疗站的租金每月只需要600-700元,远远低于市场行情,而医疗服务的盈亏都由医疗站自己承担,开发商不用承担什么风险和负担。从这个层面上讲,开发商建医疗站是一件不费力却讨好的事情。
而开发商的这一举措,为医院进入社区提供了诸多便利,最明显的就是减少了医院的投入。因为如果医院要进入一个社区没有开发商支持的话,总计大概要投入300万元左右,获得支持后,他们节省了房租和装修费用,使得更多医院愿意去社区布点。
看来,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这种新形势下的社会医疗体系正在按部就班地向人们走来。
郊区、城区新建小区医疗经营现状
东方太阳城 巨额医疗投资换来空空“医院”
走进位于顺义东方太阳城社区医院,记者很难想象这是一家社区自己投资的医院。医院有2000多平方米的规模,采血室、急诊科、住院部、观察室以及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一应俱全,据了解,仅这些投资就达到了600多万元。这样先进的社区医院,按照常理,早应该是门庭若市,毕竟该项目是北京著名的“退休社区”,住户绝大多数都是安度晚年的人们。
但意想不到的是,这样的“医院”却迟迟等不到它的主人———医生。医院建成已经几个月了,但仍然没有开始行医治病。
该项目负责人高玲告诉记者,由于在前期销售时,开发商就是要将医疗引进社区,使居民能够得到健康保证,这是一个老年社区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因此,开发商投资了这个堪称北京最大的社区医院。但事与愿违,开发商联系的北京一家著名的医院,希望他们能够进驻社区,设备无偿使用,2000平方米的场所无偿使用,而且前来的医生还可以在社区中免费居住,但该医院的医生却不愿前来。
原因有两方面:首先,这所医院是北京著名的医院,医生们可以有足够的病员保证他们的收入,而进入郊区项目,病员得不到保证,收入也会相应减少;其次,这家医院属于朝阳区管辖,而东方太阳城位于顺义,如果不经过顺义医疗部门颁发的行医证明,他们是没有权力进行跨区经营的,而顺义的医疗部门也不会轻易给“外区”医院开出行医许可。
面对这样的现状以及小区居民偶尔传出的不满之声,开发商决定,租赁了班车,每周一至周五,统一接送有就医要求的业主到县医院去免费检查,每周四班车送就医人员进城里的大医院进行专家诊疗。此外,开发商决定自己经营医院,在一些媒体上刊登广告,招聘社会上有实力的医生进驻医院。
由于郊区能够引进医疗的社区大多为别墅等低密度项目,病员不足导致诊所撤出的现象很多,高玲告诉记者,由于郊区低密度住宅大多为第二居所甚至第三居所,居住的人不多,如果要引进诊所,能否几家联合引进,大家出资,将诊所设在一个特定区域,病员共享,这样一来,居住在低密度住宅中的业主就能及时得到治疗,让侯耀文先生的悲剧尽量少出现。
冠城园 经营对外就近就医保证盈利
5年前,冠城园引进了北京市中医院进驻小区,提供一个将近200平方米的场所作为诊所。5年过去了,诊所的经营情况如何呢?
在该诊所记者看到,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有6位患者在此接受了王医生的治疗。据王医生介绍,冠城园小区有几千业主,但即使这样也保证不了病员。但诊所经营情况良好的原因就在于,它的经营范围并没有局限在一个小区,而是通过中医院的影响,使附近居民都知道在冠城园有这样一个中医诊所,因此,本小区与附近小区的居民都来就医,病员得到了保证。
在谈到为什么社区医疗叫好不叫座的原因,王医生告诉记者,医院的医生一般不愿意进社区的原因主要是:医生的平均年薪大概有4万多元,而且是不出现什么意外的情况下。如果在大医院行医,如果开错了药方或者单据,药房等部门会及时通知你,马上改正就不会受到影响,而在社区行医,出现一些差错,没有人提醒,有了问题就会被处罚,就影响到拿全额工资和奖金。而且在医院行医,病员有保证而且环境轻松,没有太大的压力。
而从小区居民的角度讲,对社区医疗也有一些顾虑。比如大多数业主都参加了医保,如果小区诊所不是医院的定点单位,不能开具发票,他们一般是不会去就医的。再者就是对社区医生的不信任,因为有些社区诊所不是大医院的下属单位,医生来历不明,人们更不会前往就医。
●链接●
医院的等级划分
一级医院主要是指农村乡镇卫生院、城市街道卫生院、地市级的区医院和相当规模的工矿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院。它们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综合服务的基层医院。
二级医院是指各地、一般市及县医院以及省、直辖市的区级医院,是跨几个社区提供卫生服务的地区性医院和地区性医疗预防技术的中心。
三级医院主要是指中央、省、市直属的城市大医院及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它们是医疗、科研、教学的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