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给烈日下的劳动者带来的是痛苦、疾病甚至死亡。
据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统计,去年盛夏时节,高温袭击郑州。仅在7月7日至13日的7天时间内,郑州市有40人因高温中暑从高空坠落致伤。这40人多数是顶着高温在工地上施工的民工,因气温高,他们先出现晕厥,而后失手、失足从高处坠落。除民工外,公交车司机、户外值勤的交巡警也是最易中暑的人群。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刘保池说,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或)水、电解质丢失过量所致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痛性痉挛、高热、恶心、呕吐、乏力、低血压等,重者可有昏迷、多器官功能衰竭。中暑的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高达80%。
河南省职工医院门诊部主任吴玉彬表示,从医学角度来讲,气温超过35℃就会对人体有害,因为这已经超过了人体的正常温度,会导致大量出汗、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器官功能衰竭。在高温天气下,用人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降低劳动强度,并做好遮阳、供水,以及配备如灵丹、十滴水等防暑降温药品。现在之所以“热灾”频发,与人们对高温的危害认识不足、预防措施不到位关系极大。
吴玉彬说,做好高温下的劳动保护工作,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首先应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由于目前劳动力市场供劳务输出远大于市场需求量,对于劳动者来说,找份工作也不容易,若向雇主提出高温下的保护等要求,就有被解雇的危险。所以,很多工人只能顶着酷暑进行高强度劳动,默默忍受高温酷暑的折磨。他提醒广大高温下的劳动者,千万不能为了钱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