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与方法
200例孕37~42周的头位临产健康初产妇自然临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胎儿双顶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无明显头盆不称、胎膜早破等并发症。
方法:观察组待产过程中采用体位管理,产妇胎头入盆,宫口扩张<3 cm时,嘱其在病区内自由活动;胎头未入盆、宫口扩张>3 cm时取半卧位(约45°);宫口扩张4~6 cm时行人工破膜,阴道检查确诊为枕横位及枕后位者取胎儿脊柱同侧卧位;宫口开全取膀胱截石位,髋关节屈曲外展。对照组常规体位待产,产妇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待产直至宫口开全,产时取膀胱截石位。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2 结果
2.1 观察组第一产程平均7 h 44 min,第二产程平均52 min.对照组第一产程平均12 h 55 min,第二产程平均1 h 34 min.经t检验,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第一、二产程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2.2 两组分娩情况见附表。
附表 两组分娩情况
组别 | 例数 | 自产 | 胎吸 | 产钳 | 剖宫产 | ||||
例 | % | 例 | % | 例 | % | 例 | % | ||
观察组 对照组 |
100 100 |
82 54 |
82* 54 |
4 6 |
4 6 |
2 5 |
2 5 |
12 35 |
12 35 |
* χ2=18.01 P<0.01
经χ2检验,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自产率高于对照组。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2.3 观察组产后出血1例,新生儿窒息2例。对照组产后出血4例,新生儿窒息13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待产体位与骨盆的关系 在分娩过程中,骨盆的大小、倾斜度均可影响分娩过程。产妇取半坐卧位待产时 ,由于改变了骨盆入口平面与胎先露角度,使胎头适应骨盆入口平面的方向,有利于胎头下降入盆。而在枕横位及枕后位时,取胎儿脊柱同侧卧位,在重力、羊水浮力和子宫收缩力的合力作用下,促进胎方位矫正为枕前位。本观察组中有14例枕横、枕后位,采用此方法转成枕前位分娩12例,矫正率为85.7%.缩短了因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胎头下降阻滞或延缓导致的产程延长,从而提高了经阴道分娩的质量,降低了手术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另外,分娩时取膀胱截石位髋关节屈曲外展,可使出口前后径增大1.5~2 cm,有利于胎儿娩出,尤其是巨大儿。3.2 待产体位对产力的影响 产力为分娩的动力,当产妇取半卧位时,子宫趋向腹壁,胎儿纵轴与产轴相一致,借助胎儿自身的重力作用,有利于胎头对宫颈的压迫,反射性促进宫缩,扩张宫口,加速产程。在采用胎儿脊柱同侧卧位矫正枕横、枕后位时,必须要有较好的产力才能克服轻度头盆不称和胎头位置异常。14例产妇中12例胎方位矫正全部是在同时使用催产素加强宫缩力的条件下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