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血型转化”技术将为临床带来充足血源

2007-4-3 9:4 【

  在临床医学中,血源不足经常令病人面临生命危险。现在这种状况即将成为历史了,血型转化技术已经能够将A型、B型和AB型血转化为有“万能血型”之称的O型血,并将进一步制造出应用范围更广的O型阴性血。

  “万能血型”有望源源不断

  据英国《泰晤士报》4月2日报道,一个国际性的研究小组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撰文表示,他们已经掌握了这项血型转化术。

  A型和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上分别携带着一种糖分子,即能引发免疫反应的A、B抗原,AB型血则两种都有,而O型血中不包含任何一种“抗原”。血型转化的过程就是剔除“抗原”的过程。科学家们利用细菌酶作为生物“剪刀”,从血红细胞的表面“剪”掉了糖分子。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亨利克·克劳森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从2500多种真菌或细菌中寻找有用的蛋白质,最终发现了两种可以使用的细菌,它们具有将A型和B型血中的抗原从血红细胞上移除的能力。这项技术已经在标准实验室中得到了验证。将这种细菌蛋白酶置入200毫升的A型、B型或AB型血中1小时后,A、B抗原就完全消失了。

  此外,由于阴性O型血与阳性血相比没有一种能引起免疫反应的RhD的抗原,因此在输血中更为安全。要转化出这种血液,目前必须选择阴性的A型、B型和AB型作为原材料,因为科学家目前还没有找到剔除RhD抗原、将阳性血转化为阴性血的办法。

  研究者还在文章中表示:“这种方法的临床使用可以使得血液供给得到改善,并提高病人在输血医疗中的安全性。”在正式投入医疗使用之前,科学家还将把通过血型转换得到的O型血在病人身上进行一系列临床试验。

  目前英国国家血液服务系统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血红细胞只能被存储35天,因此血液必须不断更新,捐献的血实际上只有10%能应用到病人身上。O型血能输送给其他血型的病人,因此需求量最大。而在储存的血液中,阴性O型血仅占4%。

  O型血为什么是“万能血型”

  血型是根据血细胞表面的“特异抗原物质”(又称“凝集原”,与相应抗体相遇将出现免疫反应)而对血液的分型,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由于血液内部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血清酶等不同成分,各自所具有的抗原物质的性质也不一样,因此血型存在千差万别,除单卵双生外,可以说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如红细胞已发现有20多种血型系统,不同的血型抗原就有400多种,其中ABO和Rh血型系统是人类中普遍存在的。

  ABO血型系统是生理学家在1900年发现和确定的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根据A、B抗原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AB、O四型。红细胞表面上只有A抗原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抗体(又称“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B抗原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抗体;红细胞上A、B抗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没有抗A、抗B抗体;红细胞上A、B两种抗原皆无者为O型,其血清中抗A、抗B抗体皆有。

  O型血是世界上最普遍也是人类最古老的血型,其他的血型都是在石器时代后不同的种族开始混居后出现的。A型血出现于公元前2.5万至1.5万年前,B型血出现于1.5万至1万年前,而AB型血最晚可能出现于大约500年前。

  在ABO血型系统中,具有抗原A的红细胞可被抗A抗体凝集,而含抗原B的红细胞可被抗B抗体凝集。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被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后果。O型红细胞无抗原,不会被凝集,而其中含有的抗体因为被受血者的血液高度稀释,因此可以小量地输给另外3种血型的人;AB型的人,血清中无抗体,则可接受任何血型的红细胞,而不发生凝集。

  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相同的抗原物质,故命名之。凡是红细胞上有携带一种名为RhD抗原的,称为Rh阳性,没有RhD抗原的则为Rh阴性。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及AB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地被划分为Rh阳性和阴性两种。

  有关资料显示,Rh血型系统与种族有关,Rh阳性血型者在我国汉族及主要少数民族人口中约占99.7%,在个别少数民族人口中约占90%。在欧美白种人中Rh阳性血型者约占85%,而Rh阴性血型者约占15%。

  “万能血型”其实并非万能

  在ABO系统中,O型血因为没有A、B抗原被称为“万能血型”,如果进一步考虑Rh血型系统的RhD抗原带来的差别,则阴性O型血的应用更为安全。当然这都是在少量输血的情况下,因为异型输血输入量大时,输入血血清本身携带的抗体就不能被高度稀释,反过来可能会引起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因此在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正常情况下,只有血型相同者可以相互输血,仅仅在缺乏同型血源的紧急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万能血型”代替。

  而对阴性O型血型者来说,虽然自身是“万能血型”,一旦需要输血却很难找到血源,因为阴性血属于稀有血型。如果其输入阳性血将导致自身产生抗D抗体。一旦形成抗体,再次输入携带RhD抗原的阳性血,则可能发生溶血反应。如果Rh阴性的母亲怀有Rh阳性的胎儿,在分娩时导致胎盘绒毛损伤,胎儿的D抗原可进入母体,引起母亲血液中出现抗D抗体。由于其分子量较小,当Rh阴性母亲再次怀有Rh阳性胎儿时,抗D抗体就会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使胎儿红细胞发生凝集和溶解,造成新生儿溶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