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三亚市人民医院,一居民正在为女儿报销医药费。参保居民在就诊医院就可报销医药费,十分便捷。
城镇居民医保之
新闻背景
上世纪90年代,海南全面实行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共有104万人加入,后又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共有400多万人受惠。但是,那些城镇里没有工作的非从业人员,公费医疗靠不上,城镇医保靠不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靠不上的“三不靠”人员,全省约有200万人。他们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相当突出,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
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建立并逐步完善惠及全省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一项由政府和个人共同出资、以大病统筹为主、主要解决非从业居民大病医疗支出问题的医疗保险制度。
今年6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确定海口、三亚、东方、屯昌4个市县为海南首批试点。
9月1日起,试点市县启动待遇支付工作。至11月30日,4个试点市县已支出基金355万元,共有2618人享受到了待遇支付。
试点工作让数以千计的非从业居民省下了300多万元的医疗费用。
“幸亏当时听了你的话参加了医保,不然这次生病要多花几千元了。”听到社区一位群众这句话,三亚市河西区红旗街居委会的劳动保障协管员陈雪生长出了一口气:“几个月的辛勤工作,换来居民的满意和感激,值了!”
参了城镇医保,看病公家给报销
12月23日下午,三亚市人民医院大厅城镇居民医保报销窗口。
家住三亚市某校的黎冬瑾将自家的医保证等证件和费用清单,递给了窗口工作人员。他1岁大的孩子住院10天,总花费是1802元。
工作人员在电脑上操作片刻,黎冬瑾可得补偿的数额:655元清晰地印在了单据上。他自己付1147元,就可以办理出院了。
黎冬瑾说家里3个人都没有正式工作,经济条件并不好,孩子小又经常生病,所以能够加入医保,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在三亚某小区,记者还见到了得到1.08万元报销的梁亚养。今年5月和9月,他接连动了两次大手术,第一次手术时还没有城镇医保,2万多元费用全是自己负担。而第二次手术,是在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之后,所以他在广州手术的3.2万多元费用,报销了1.08万元。
从海口到三亚,从东方到屯昌,亲身体验了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实惠的“三不靠”人员奔走相告,没有参保的少数居民跃跃欲试,已经开始打听明年参保缴费的时间。在几个试点市县,记者见到的受益者们虽然说不出华丽的辞藻,但能从他们的眼神中,笑容里,感受到群众对政府这一惠民政策的深深感激。
三次不行跑四次,为的就是全覆盖
然而,在今年七八月份,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办法刚出台,参保缴费的那段时间里,许多群众的态度,可以说与现在有天壤之别。
8月份,作为劳动保障协管员的陈雪生,每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晨7:30提前到办公室,打开电脑查看前一天登记的参保对象资料,挨个打电话通知其缴费。对一些态度消极的居民,与居委会干部一起登门拜访,劝说缴费。中午来不及休息,继续核对资料,晚上还要整理票据,加班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1个月下来,陈雪生瘦了一圈。
在屯昌县屯城镇东风居委会主任梁月兰的辖区,有一户家庭是双下岗职工。梁月兰第一次上门发动参保时,这家男主人有些不耐烦。第二次上门,这家人说:“我们每月收入就750元钱,哪有钱参保?”
两次不行,跑三次,三次不行四次。到了她第四次上门时,这家人被她的善意打动,也想通了道理,参加了医保。
凭着这样的劲头,东风居委会几名工作人员就发动了2209名居民参保,几乎是全覆盖。
和陈雪生、梁月兰一样,所有工作在一线的社保局、街道、社区居委会和临时聘请的工作人员,白天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收费,夜间汇总参保数字,休息日正常工作,为的是应保尽保全覆盖。
民心工程,保证资金到位
今年5月底,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意见》,4个试点市县随即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准备工作,基线调查、调研、数据测算、配套政策……一项项任务在各级工作人员的奔波中,在人劳、卫生、财政等部门的密切协作下,顺利完成。
摸底调查、登记造册、收缴费用,需要设备和人员。关键时刻,省财政划拨1500万元,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后盾。
实际上,今年省级为居民医保基金补助600万元,提供工作经费100多万元。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4个试点市县一是确保今年9月1日前参保率达到应参保居民总数80%以上,二要确保今年9月1日起启动待遇补偿工作。
通过努力,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答卷交得漂亮:2007年9月,4个试点市县应参保50.73万人,已参保47.85万人,参保率94%.保险费总收入4621万元,其中参保居民个人缴费2255万元,财政补助2366万元。9月1日,参保居民医疗待遇补偿顺利启动。
听闻城镇居民基本医保2008年将在全省全面推开,琼中的群众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