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多事之秋预防中风

2006-9-28 16:27 【

  脑梗塞俗称“中风”,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及生存质量的疾病,现已排在我国人口死因的前三位,此类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病人多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但很快能恢复正常,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有的人可以几年没有任何症状,所以这些人对疾病往往掉以轻心,认为自己没事了,其实病人的隐患被忽视了,随着病情的发展,这类患者3~5年后大多都会出现脑卒中,造成难以弥补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偏瘫、失语等,重者可导致死亡。

  导致脑卒中发作起病看似在脑内,其实祸根在颈部。据统计60%的脑卒中的发作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导致。颈动脉分叉处的硬化、狭窄及斑块脱落而引起的栓塞或颈内动脉继发血栓均可导致脑梗塞的发生。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当然脑卒中的治疗重在预防,要把好“三道防线”。第一,从干预生活方式入手,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防止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出现,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的中老年人更应定期到医院检查。特别是在秋冬季脑卒中的高发期更要做好预防工作。第二,若出现一过性头晕、头痛、口角歪斜、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主动检查,积极治疗,避免发生脑梗塞。第三,一旦出现一过性黑蒙或曾有脑卒中发作,以及视网膜病变,应尽早住院进行系统检查和治疗,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