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咀嚼能力要从小培养,对他们的食物既要注意适应其消化能力,也要注意锻炼促进消化能力,随着月龄的增长,食物要由细软逐渐变得粗硬。4—5个月以前可吃些泥状、糊状食物。6—7个月时可吃些烂粥、烂面条等有渣的食物,粥和面里还可加些切得碎碎的、炒得烂烂的纤维素少的菜末,刚加时大便里可能合带些菜末或颜色稍发绿,只要不是腥泻,不算病态。6—7个月时可给些馒头片、面包片等有一定硬度的食物,既能增强咀嚼功能,且能刺激牙床,促进乳牙的萌出。1岁左右,蔬菜、肉类等副食可切成碎末,2岁左右可切成细丝、薄片、小丁。
培养孩子的咀嚼能力,还应注意:喂饭不要太快,等孩子把食物嚼碎咽下后再喂第二勺;按顿吃饱,按时进餐,端到孩子面前的饭菜,温度合适可口,否则孩子饿了,或者看着热的饭菜吃不下,到吃时就会发生狼吞虎咽,不嚼就咽等现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到某个月龄或年龄他就具备培养某种能力的条件和基础,这个月龄或年龄,就是培养某种能力的关键期或称为最佳期。错过这个时机,培养就比较困难,咀嚼能力也是这样。例如一般孩子到4个月左右就具备把食物由舌尖送到咽部的能力,假如总是把牛奶、蛋黄、米粉混在一起用奶瓶喂,孩子就很难学会和愿意用小勺进食。又如孩子到6个月时就开始产生对各种食物的认同作用,如果不在这时给他添加各种辅食,他以后就会不爱吃这些食物,给挑食埋下隐患。常听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嗓子很细,都9个月了,吃点有渣的食物,就呛得原来吃的食物都吐出来了”,我们认为这还是从小缺乏明嚼能力培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