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日光疹
多形性日光疹为反复发作的光感性慢性皮肤炎症。其致病光谱主要是中波紫外线。发病与季节有明显关系,春夏症状加重,秋冬自行减轻或消退,来年又可复发。有持续多年不愈者。青年女性易发,与遗传因素有关。
多形性日光疹临床表现为:皮疹多形,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鼻、颈部及胸上部“V”形区、前臂、手背,也可发生于非暴露部位。常于日晒后1小时内,局部开始有烧灼感或痒感,4-24小时后或数日后才出现皮疹,有红斑、丘疹、结节、水疱、糜烂、结痂、落屑、苔藓样变等多种表现。根据皮疹的主要形态,一般分为斑块型、多形红斑型、湿疹型、痒疹型和荨麻疹型。较多见的为斑块型和多形红斑形。斑块型的特点是皮疹为红色或暗红色片状或稍隆起的斑块,约2-5分硬币大小。严重而长久者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或皮肤颜色改变。自觉瘙痒、灼热,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多形红斑型的特点是皮损为大小不等的红色、暗红色水肿性斑丘疹,境界清楚,消退后亦遗留色素沉着。
多形性日光疹也在中医“日晒疮”范围。故对于本病的外部处理,可采取日晒疮的办法。无水肿、水疱,痒甚者可内服消风丸,每次9克,每日2次,兼有便秘者服防风通圣丸;有水疱或糜烂、痂皮等,可服龙胆泻肝丸,每次6克,每日3次。
本病易复发,治疗有一定困难。经以上处理收效不大者,有必要上医院就诊。
上述3种光线性皮肤病,均较严重影响人的皮肤美。高低不平的丘疹、结节破坏了皮肤的光滑;红斑、紫癜、色素沉着、鳞屑影响了皮肤的色泽;糜烂、渗液破坏了皮肤的洁净;水肿则可导致面部轮廓的变形。对以上疾病,重点在预防。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避光,尤其要避免上午10时到下午3时的日晒,这样可减少大部分中波紫外线的辐射。较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下时,尽量穿长袖长裤,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骑自行车者戴手套。
2.外出涂防晒霜,即使有遮阳伞或帽,也要涂用防晒霜,防止地面、水面的光反射到暴露皮肤。
3.不食或少食、不接触已知的光感性物质。
4.经常进行户外活动。但要选择在上午9时前和下午4时后,以小剂量地接受光照,逐步提高机体对紫外线的耐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