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八旬患者住院四年拒出院 坚称医院未治好病(图)

2006-5-15 11:31 【

  八旬患者拒出院 四年三回当被告(组图)

  因认为病情未愈,要求医院继续治疗并赔偿损失;医患双方多次诉讼相争不下

  5月11日,郭贵宾躺在朝阳医院的病床上,他已在这里住了四年多。

  5月11日,郭贵宾的儿子出示父亲住院的相关证据,谈起这件事他显得非常激动。

  关注焦点

  患者郭贵宾,因认为医院没有治好自己的病,拒绝出院。住院四年多,郭家被诉三次,却也反诉多回。郭家与医院之间展开数次拉锯,几番结案又见争端,至今未有结果。

  类似这样的医患之间“腾房纠纷”,似乎并不少见,从去年开始屡见报端,甚至有法警到医院强制执行,将败诉的“赖床”患者送回家。尽管此次郭家与医院的纠纷最后审理尚未结束,但有观点认为,其中凸显医患之间存在的信任危机。

  5月9日,朝阳医院住院部1119病床,病房变成了法庭,病床变成了被告席,89岁的郭贵宾老人躺在病床上接受法官的问话。女法官的问话近乎于喊,在病房外的人都能很清楚地听见。但老人想理解问话仍然很吃力,因为他的听力受损。

  2001年11月,郭贵宾因冠心病入住朝阳医院。此后,因认为医院没有治好自己的病,这位老人和家属拒绝出院。从2002年7月开始的四年中,朝阳医院三次将他告上法庭,要求他出院腾出病床。但直到今日,他依然住在自己入院时的病房,没有离开。

  这是医院第三次起诉郭贵宾。而此前,郭的家属也曾反诉及起诉医院。

  住院四年不曾离开

  5月11日中午,郭贵宾老人静静地斜靠在床上,一动不动,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床尾,看起来很虚弱,聘请了4年的护工在一旁为老人翻弄着被子。

  “其实他什么也看不见,也听不见。”老人的儿子郭杰(化名)在一旁看着父亲轻声说,“他的世界很安静。”郭杰说,父亲已经四年没有离开医院回过家,甚至很少走出医院大门。尤其是近两年,老人下床的次数也很少。每次下床都需别人搀扶,否则只能是摔倒。

  “谁想在医院住一辈子?

  我们也不想父亲在医院这样耗着!“出了病房,郭杰指着父亲的病例吼道。在他看来,父亲的身体比住院时更差,根本不可能出院,医院要求他们出院就是不负责任。

  郭贵宾老人因冠心病于2001年11月20日住进医院,当日转入现住病床,一直住到今日。这一点在朝阳医院提交朝阳法院的起诉书中有记录。

  按照这份起诉书所说的,老人在4年前,即2002年5月28日就该出院,经医院组织心内科主任及皮肤科主任共同会诊,老人在2002年1月25日冠心病情平稳,符合出院条件。5月28日,朝阳医院正式通知他出院,但是遭到了家属拒绝。

  因医院过错病情恶化?

  在家属看来,拒绝出院是因为父亲的病不仅没有好,反而恶化了,而这是由于医院的过错导致的。郭杰说,2001年12月,也就是父亲住院的一个月后,他们发现父亲的面部、四肢起了很多皮疹。老人为此被送进ICU(重症监护室),这一住就是34天。后来医院承认,医生将一种名为安灭菌的青霉素药物给老人服用,而老人对青霉素是过敏的。

  对于这点指责,记者在11日向院方求证时被拒绝,医院党委办公室吴玉华向院领导请示后,答复称:“已经提起诉讼了,我们不接受采访,有事去找法院。”去年10月15日,《京华时报》刊发的《医院为病人出院做公证》一文中,医院对于上述指责给予了的回答。文章称,老人是在住院当日被误开安灭菌的,医生只开了一片0.375克的剂量。出现皮疹症状后,医生当即停药,并邀请专家会诊认为,患者的皮疹为药物过敏所致的可能性很大,诊断为“猩红热样药疹”。

  文章还引用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一位杨姓教授说法称,医生使用安灭菌口服片时,应询问病人是否有青霉素过敏史,但值班医生没有注意到,这是医院的疏忽。

  按照医院在起诉书中的说法,经过口服和外用药治疗,2001年12月15日起,老人出现好转。医院再次请协和医院教授进行复诊,认定青霉素过敏药疹已经治愈,各项生命指标正常,符合出院要求。

  但2002年5月28日,家属拒绝了出院要求。

  诉讼与反诉讼

  两个月后,2002年7月28日,郭贵宾和家属接到了朝阳法院的传票,他们被医院告了。

  医院以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为由,要求郭贵宾腾床和支付拖欠医药费等费用。但是在案件开庭前,医院撤了一个诉讼请求,只要求郭贵宾腾床。

  对于医院的发难,郭贵宾的家属针锋相对,提出反诉,要求医院承担医疗费并进行赔偿。

  2003年10月,朝阳法院判决,认为老人不符合出院条件,仍需住院观察,驳回医院的诉讼请求。

  法院是依据朝阳医院为老人查体后的结论做出这样判决结果的。在案件审理中,法院委托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已撤销)于2003年9月24日,对郭贵宾老人是否符合出院条件进行了鉴定。鉴定结论认为:郭的病情经治疗已基本缓解,用药后的皮疹已治愈,符合出院条件。但鉴定结论做出后,朝阳医院又于 2003年10月15日为老人查体,X线报告单结论为:左下肺感染,右上纵膈宽,建议郭进一步检查。

  2003年11月23日,朝阳法院做出判决:虽然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出具鉴定认为郭已经符合出院条件,但由于医院又为其进行查体表明,暂不符合出院条件的事实发生在鉴定之后,故医院要求腾退病房的请求法院不予支持,并同时驳回郭的反诉请求。

  案子判决后,双方均不服并上诉。

  2004年3月12日,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驳回双方上诉,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但终审判决后,双方矛盾没有缓解。去年7月,郭贵宾的儿女们将医院告上了法庭,称二中院判决老人住院后,医院不给老人治疗,要求复印病例的请求也被拒绝,他们要求法院判令医院给老人继续治疗并允许复印病例。案件很快判了下来,虽然拿到了病例的复印件,但是在他们看来,病例是不完整的。

  而就在他们起诉医院的几天后,医院再次提起诉讼,依旧是要求老人腾床,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的案由是所有权纠纷,医院认为老人占用了医院所拥有的病床。后医院方面撤诉,原因不明。在5月11日的采访中,院方也没有回答。

  去年10月17日,医院再次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郭贵宾腾床,案由是排除妨害。

  老人自我辩护

  “你说病治好了,根据是什么?你凭什么这么说,你说好就好了?”5月9日,身为被告的郭贵宾,在病床上为自己辩护。媒体报道称,老人当时的情绪有些激动。

  老人说,他拒绝腾退病房是医院非但没治好他的病,反而加重了他的病情,致使他的一只眼睛失明,一条腿无法行走;其次,他的病没治好,无法出院,而且医院也不给他治疗。老人要求医院必须支付赔偿,并治好他的病后才能出院。

  而医院称,2003年10月15日查体治愈已经近三年,医院给予了他降低心肌耗氧、抗缺血、降压、降糖等一系列的对症治疗,郭病情早已稳定,目前郭的各项检查结果正常,显示病情平稳,因无住院治疗指症,已完全具备出院条件。且医院也已给郭送达了出院通知,但郭一直拒绝出院,并时常无理取闹,干扰正常医疗工作,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和工作秩序。

  目前,郭贵宾依旧在病床上等候判决结果,案件也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观点

  医患缺乏沟通凸显信任危机

  通过网上搜索不难发现,自从去年以来,“腾房”官司不断。

  “实质上还是信任的问题!”在京都律师事务所张振祖律师看来,腾房纠纷的发生实质上是医患信任的问题,“医院说治愈了,患者说没好,双方都不相信对方的说法”,因为好与不好是主观性很强的东西,不好用具体的标准和数据来衡量,加上最近媒体频繁报道的哈尔滨天价医药费等有关医院的负面新闻,导致医患信任出现空前危机。本来是一种简单的合同关系,却由于不信任发展到互相对立的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宗玉教授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问题的核心是,医院缺乏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没有将风险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导致医患信任出现危机。

  张振祖说,因此,由于医院的不信任和医患关系的不平等,某些患者只能用看似“不讲理”的手段,强占病房不出院以维护自己的权利,以达到迫使医院让步的目的。但这种方法往往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激化矛盾,导致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后只能是选择由双方认可的鉴定机构,例如法院进行裁定。

  采访中,一些医院都认为,解决类似问题,诉讼是惟一办法。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一位医务处处长说,遇到这种情况,协商解决往往行不通,最后只能求助法院。朝阳医院党委办公室吴玉华在答复这个问题时也给出了同样的回答。

  链接

  医患“腾房纠纷”案例

  2005年6月23日,在朝阳医院的申请下,朝阳法院执行庭将71岁的孙老太强行搬出病房,送回了家。孙老太2001年3月入住医院,并以医院给自己做的手术不成功为由拒绝出院,锅碗瓢盆都搬进病房,一住四年。

  7月7日,海淀法院的执行人员到301医院将已经欠费住院一年零八个月的70岁王老太抬上急救车送回了家。2003年11月王老太住进301医院,坚持认为病没有治好,住院不走,欠下巨额费用。

  7月21日,北大医院将73岁的陈老先生告到西城法院,要求其交清医药费后立即出院。

  8月11日,北京儿童医院状告11岁的男孩拒绝出院,西城法院开庭审理。

  9月26日,朝阳医院将62岁的杨老先生告上法院要求其腾出病房,而起诉时医院称杨老先生已经将病房私自安上门锁、开着灯、锁上房门不辞而别达10个月之久。

  11月10日,北京第六医院起诉何女士携脑瘫儿子强占病房案在东城法院开庭审理,何女士认为儿子的脑瘫是医院在接生后期照料不慎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