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有人入职半年就后悔

2006-5-10 14:45 【

  案例:小马是一名职场新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换了三份工作。他大学学的是地理,毕业以后不好找工作,几经选择,最后找到一份做英语老师的工作。干了半年,他就觉得不喜欢英语这个专业,实在没有兴趣钻研下去,于是跳槽去了一家it公司。在新公司,他负责信息采集工作,这份工作薪水比上一份工作多半倍,但小马嫌每天工作时间太长,晚上下班到家就9点多了,没有个人时间。不到半年,他又跳到了一家出版社,这份工作比较清闲,但薪水少了许多。日子一长,小马就无法维持他的生活开销了。目前,他正在网上看招聘信息,准备再找一家好的单位。但究竟什么样才叫好呢?小马也很迷茫,看着招聘信息,似乎都很眼熟,生怕去了不到半年就又要换。

  台湾的一份调查显示,2005年第一季度,约有40%的80年代出生的上班族已经换过“三份以上”的正式工作,换言之,这些工作资历不足三年的职场“新人”,几乎不到一年就换一份工作。

  他们跳槽的理由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一、“同事不好相处”、“对目前的工作没有兴趣”、“工作环境条件差”、“薪水福利少”,这还算跟着感觉走的。

  二、“人云亦云”,别人跳了,我也跳,属于什么感觉都没有。

  三、策略性跳槽,有人深信“卧槽不如跳槽”——在同一公司的晋升速度不如换单位升迁快;还有不少白领感觉心力交瘁、不适应目前的企业文化等等,而萌生跳槽念头,希望借此激发新的拼搏动力。

  其实,对于第一种情况,事实上是不可能通过换工作解决的,因为换过几次就会发现哪里都差不多。若哪里的同事都不好处,可能就得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了,比如是不是太以自我为中心了,是不是个性太强硬了,是不是为人处事太刻板,或者总是背后说人坏话啦等等。

  对于盲目跳槽者来说,他需要事先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别人离开这个公司了,自己要清醒,不能随大流。

  对于理性跳槽者来说,可能他们相信了“金字塔原理”——职位越往上走,相对于整个行业基数来说晋升机会越少,所以,不如跳到还有许多空缺职位的行业里去淘金。再加上很多因为跳槽而飞黄腾达的例子,更加神化了这种传言。事实上,那些跳槽成功的人,是在适当的时候,在自身状态合适的情况下,把握住了机会,而不是狂热地实施跳槽战略。

  诚然,现在工作节奏加快,人们跳槽非常正常,但之前要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以及换工作可能遇到的风险,从长计议。

  职业生涯计划要非常明确,从入职之初就对自己的个性、兴趣有所认识,随着职业生涯的延续,逐渐形成脉络清晰的职业规划,并将大目标细分,在每个阶段都有可以适度变更的弹性的短期目标,要争取每次跳槽都能进入一个转折阶段,对自我和人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