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去

2006-5-7 18:3 【

  2005年我国有340万大学毕业生,截止到9月初,大学生就业率为72.6%.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高达413万人,而“十一五”期间,全国也将有2500万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在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加,就业岗位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不少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学生:“孔雀东南飞”

  虽然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毕业生仍希望到大城市工作,尤其是东南沿海的几个大城市。笔者从省内各高校了解到,大学生就业时省外首选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而省内则首选青岛和济南,其次是半岛的烟台、威海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

  近日在舜耕路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山东大学专场招聘会上,笔者随机询问了几个求职的学生,他们中绝大多数表示不打算到基层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毕业生表示,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可以考虑到基层。

  山东大学历史专业的一位毕业生告诉笔者,他打算毕业后留济南,到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工作,去企业是最后的选择。当笔者问他有没有打算到基层时,他表示基层条件比较艰苦,不适合自己。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李峰副主任表示,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着三个结构性矛盾,第一个是行业分布不均匀,很多大学生不愿意从事第三产业,尤其是低科技行业,第二个是就业和实际需要的矛盾,第三个是区域分布不均匀,多数学生希望到大城市工作,而不希望到基层和偏远地区。

  但是目前大城市容纳能力有限,北京等城市已经制定相应政策,抬高门槛限制毕业生进入,不少毕业生在大城市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相反,基层非常需要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教育和医疗方面的人才,不少地区一个镇也没有几个大学生。

  一位高校就业处老师告诉笔者,同一些大城市相比,基层确实存在一系列问题,收入要比大城市低很多,而社会保障也不够健全,这些都是毕业生还不接受基层工作的主要原因。

  国家:鼓励到基层去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和地区就业不均衡的情况下,今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文件中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12月8日召开的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要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把高校学生基层就业作为2006年乃至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核心工作。

  其实早在2003年的上半年,在“西部大开发”政策之下,国家推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面向在校大学生招募志愿者,支援西部的教育、医疗等工作,该志愿服务活动长两年,国家对志愿者给予考研优先录取等照顾措施。

  基层:“付出就有回报”

  与多数毕业生选择大城市就业相比,一部分毕业生选择了到基层。2003年国家推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后,不少毕业生来到西部偏远地区,支援当地的教育等工作。

  山东经济学院毕业生胡凯就是到基层工作的一个,2003年毕业后他响应国家服务西部的政策,来到内蒙古乌海市支教,经过两年工作,被委任该市某工业区副主任。笔者从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等高校了解到,像胡凯这样志愿服务西部的学生每年都有几个,其中第一批志愿者中有不少两年后选择留在了当地,受到了当地部门的重视。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李峰副主任表示,现在大学生教育已经成为平民化教育,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是要到基层,到大众化岗位工作,只有一小部分仍旧从事精英工作。国家出台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政策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投入到基层。

  山东经济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管红主任告诉笔者,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既适应了国家和基层的需要,又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虽然目前基层情况还无法和大城市相比,但是国家出台该政策后,毕业生关心的工资、社会保障和将来的就业发展等问题,都会予以解决。她表示,国家出台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后,为毕业生树立了一个指示塔,但是仅靠政策还不够,大学生必须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到基层工作,这对个人的就业和将来的发展都会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