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见习生走好职场第一步

2006-5-8 19:12 【

  要求自己做职业人

  案例:没有拿到正式薪水,领导也没有分配正式工作——虽然已经到公司见习了,但小张仍觉得自己还像学生实习一样。

  尽管小张明白,自己要给以后的领导和同事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他还是很难区分实习和见习上班的区别。那么,究竟该怎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专家支招:学生实习是工作模拟,而职场见习则是真刀真枪,一举一动都要像职业人一样。对小张而言,一开始最重要的,不是“表现”如何出色,而是努力像一个职业人一样要求自己。“像职业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曾经有一个学生,成绩非常优秀,但上大学的时候睡懒觉习惯了,实习期间经常迟到,很难改过来,后来被公司劝退了。

  见习的时候,你会发现“职业人”是怎么上班的,怎么工作的,怎么解决问题的,怎么承担责任的,怎么和同事、领导相处的,所有的行为,你都需要学习和思考。

  找职场“老马”带路案例:邓超已经和一家报社签约了,现在他正在该报社见习。邓超的脑袋瓜比较机灵,到报社的第一天,他就找着了自己的一个正宗师兄,然后跟着他跑新闻。没几天,他写的稿子就频频发在了报纸上。

  专家支招:对新手来讲,认识一个愿意帮助自己的职场“老手”很重要。工作头几年,非常需要积累人脉资源,如果能够有机会获得职场老手的认可和帮助,未来会少走很多弯路。

  问题别问得太宽案例:李勇的烦恼恐怕是很多职场新人都头疼的,见习期间,他觉得自己要积极主动,所以经常向前辈同事问这样那样的工作上的问题:“文件在哪里?”“我们部门都有多少人?”……

  但是,他发现,公司并不是学校,同事也不是老师,有些同事对他的态度特别冷淡,领导也总是回答说:“你自己琢磨琢磨……”难道积极主动问问题有错吗?

  专家支招:过于好问就惹人烦了。企业和学校有很大的不同,在学校,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大学生可以“揪着”老师不放;在企业,在公司,很多问题都需要见习生在工作中边做边学。

  而学习不仅仅是向有经验的员工、领导问,还得自己看、自己听、自己总结。职场中,人们还讲究悟性,很多事需要自己观察,自己体会。同时,别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总是当你的老师。

  过于被动也不好案例:少说话,多办事,领导让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和李勇一起见习的毕业生的表现正好和他相反,可他们似乎也没有得到领导的关爱。

  专家支招:新人见习的时候,经常听领导的吩咐做事情,说一做一,说二做二,而不是琢磨怎么把事情做得更好。这和现代大学生是独生子女有关,平时,父母操心太多,自己想得太少,做得更少;可是,进入职场之后,就没有人再把你捧在掌心了。

  总之,凡事得多想点,想远点,做事要积极主动,对自己做的事要负责到底。

  别沾惹办公室政治案例:去年夏天毕业后,孙颖去的是一家民营企业,3月份的时候,这家公司就催着孙颖早点到公司见习。呆了一段时间,孙颖发现,公司里分为几个派别,而这几个派别都在争取她这个新人的加入。她很犹豫,自己是应该选择投靠呢,还是保持中立态度呢?

  专家支招:职场新人在没有任何政治手段和能力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沾惹任何办公室政治。一不慎,你就会成为他人的眼中钉,而此时你在公司和领导心目中的位置并不稳固,如果被攻击,恐怕难以自保。

  最好的办法就是游离在边缘,虽然有些不舒服,但还是需要保持中立。而且,这个时期任何一个圈子里的人也不会太责怪你,毕竟你刚来。

  此外,过早涉足办公室政治,会让你个人的职业化精神发生扭曲,会影响你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

  不会“拍马”就少拍案例:在进入公司见习之前,刘云飞的父亲就万般叮嘱他,到了单位嘴巴放甜点,不要害怕拍马屁。但是刘云飞发现,自己每次给领导戴高帽子的时候,并没有看见领导欢乐的笑容。时间长了,周围的同事甚至都觉得他是一个嘴巴油滑的小人。

  专家支招:新人要尽量少拍马屁,因为拍马屁也是门很深的学问,绝大多数职场新人不会拍。所以,做到及时反馈就行了,而不是“冒险”拍马屁。

  另外,职场新人对别人的称呼也要符合环境习惯。有的习惯称呼名字,有的习惯称呼头衔,有的习惯称呼老师,你不明白的时候,可以称呼头衔。总之,按照单位的习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