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生念初中的时候,曾有一次因为上火而突发中耳炎,还流了两三天的脓。
过了几天,流脓现象消除了,徐先生以为病好了,就没有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两年以后,徐先生的耳朵再次流脓,而且随后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一两天如此。如果吃了辛辣的食物或喝了酒,流脓的时间还会延长,量也会增多。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将近8年。近日,徐先生发现自己的听力不如以前了。他觉得,一定是多年未治愈的中耳炎捣的鬼。
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宋海涛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6—8周后消退,如果治疗不彻底,病情反复发作,造成中耳黏膜和骨质的不可逆损伤,就会形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上述患者就是一个典型的病例。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如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率有明显下降趋势。但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老百姓在急性中耳炎发作时都习惯“扛着”,治疗不积极,或药物使用不正确,最终导致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仍不在少数。
宋主任强调,急性中耳炎发作时,一定要尽早治。她建议病人去医院检查,遵医嘱服药。“我们不提倡病人自己买抗生素吃。因为引起中耳炎的原因是不一样的,随意用药很可能不对症,这样也许能一时改善病情,但不能治本。”
此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任其发展,后果很严重。若慢性中耳炎是由胆脂瘤引起的,胆脂瘤会进一步腐蚀面神经管,使面神经暴露或破坏,可能导致面瘫。同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会因为长期流脓,鼓膜穿孔,听小骨破坏,导致听力下降。
宋主任指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能根治。首先,患者要去医院做一个耳部CT检查,以明确病因。如果是由胆脂瘤引起的,应该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时,即耳朵有流脓现象,应按医嘱服用抗生素,并配合使用外用药。症状消失后,停用药物,再进行手术根治。
宋主任提醒,中耳炎患者不要游泳;另外,洗头洗澡后一定要把耳朵擦干;最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还要避免感冒,以免诱发或加重中耳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