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姐鼻梁处疼痛一周了,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鼻窦CT检查提示,上颌窦高密度团块状影,怀疑患上了鼻窦恶性肿瘤,李小姐心里十分紧张。住院后经手术探查,证实为霉菌性鼻窦炎(鼻-鼻窦真菌病),手术中彻底清除了霉菌块,痊愈出院。鼻子里也会长霉菌?听说的人都十分诧异。记者为此采访了杭州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勇。
健康人发病率有上升
据李主任介绍,近来临床接诊的此类患者不少,有的诉说有鼻出血或涕中带血症状,不少人还为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李主任说,鼻-鼻窦真菌病发病率的上升可能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体检工作普遍开展以及本病日益受到重视有关。鼻真菌病常隐匿发病,以曲霉菌多见。多单侧受累,好发于上颌窦。传统的观点认为,霉菌为条件致病菌,多发于有免疫缺陷者,糖尿病人,烧伤病人,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者或居住潮湿不洁环境者。但近年来,在健康人体检中也发现本病,表明这些真菌也可以在机体抵抗能力下降的某一局部致病。由于上颌窦口阻塞致引流不畅,窦内黏膜水肿,干酪样坏死,长期迁延不愈,分泌物及坏死物蓄积窦腔,逐渐增大,压迫骨质,常可出现头痛,鼻出血等症状。
真菌引起的鼻病有哪些
鼻真菌病属于特异性鼻炎的一种,根据致病菌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鼻孢子虫病:是由西柏氏鼻孢子虫感染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鼻炎。好发于鼻黏膜,可累及皮肤、外阴和泌尿生殖器,常被误诊为“尖锐湿疣”。
患者出现此类症状时要到正规医院检查,以免被误诊为性病。此病特点是上述部位出现乳头状瘤样和息肉样结节,经激光治疗后仍会反复发作,以青年男女最为常见。早期出血常为惟一的症状,可有黏性鼻涕和轻度鼻塞,随着肉芽肿的增大鼻塞逐渐加重。
二、鼻毛霉菌病:鼻毛霉菌为腐物寄生菌,侵犯患病后鼻黏膜动脉产生化脓性动脉炎为其传染的特征,可合并化脓性鼻窦炎,表现为剧烈头疼、脓血性鼻涕、低热无力,往往在治疗期间出现昏迷状态,易引起动脉栓塞症。
三、鼻曲霉菌病:曲霉菌见于土壤和腐败的蔬菜中,如鼻炎长期鼻塞时易罹患本病。临床症状类似细菌性鼻炎、鼻窦炎,鼻涕中或在穿刺冲洗时有暗红或灰绿色团块为其特征,部分患者对本菌产生过敏,可诱发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病。
四、鼻芽生虫病:该菌致病后鼻腔黏膜呈乳头状增生,常伴有肺部感染而反复发作,以进行性低热和消瘦无力为主要症状。
五、鼻隐球菌病:是吸入或摄入新型隐球菌引起的鼻病。典型的症状就是外鼻慢性溃疡伴发鼻咽和全鼻窦炎。
六、鼻放线菌病:感染常起于牙槽,形成大而坚硬、木质样肿块,继而向鼻部扩散。
七、鼻念珠菌病:本病中医称为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鼻病,常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发病,或是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的病人,检查时在鼻腔和口腔黏膜上,可见散在或融合成片的白色斑或假膜,经擦除后可留有渗出性基底,色红但无出血。本病常引起支气管炎、心内膜炎和泌尿生殖器感染。
八、鼻组织胞浆菌病: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临床上无典型表现,很像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患者除有鼻塞不通外,常有反复咳嗽、低热不适等症,往往被当作“感冒”或“肺结核”诊治。此时如拍胸部X线片见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部钙化斑点,可考虑为本病。
此外,患有手、足癣(俗称脚气)的病人,如有挖鼻习惯也容易罹患真菌感染。除鼻塞外多伴有鼻部干燥不适的症状,其鼻腔黏膜多粗糙不平。
手术治疗创伤小
由于致病的真菌种类不同,故临床的表现各异,治疗方法亦不同。严格说来,鼻真菌病按临床特征可分为非侵袭型、侵袭型、真菌球型和变态反应型。临床上常见的是真菌球型,常与细菌性上颌窦炎及上颌窦肿瘤有类似临床表现,均可有鼻塞、带血丝的脓涕,部分患者有头痛及面部肿痛。因鼻窦较隐蔽,X线拍片效果不佳,常易致误诊。CT对本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也有些病人在CT上显示上颌窦内侧壁肿胀,骨质破坏吸收,需要与恶性肿瘤虫蚀样骨质破坏相鉴别。最终可以手术探查明确诊断。
近十多年来,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开展,可以经鼻行微创的上颌窦手术,在鼻内窥镜下,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完全清理干净上颌窦内的霉菌球及坏死组织,避免了外部切口,术后的复查也极为方便。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预防为先
▲不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应根据病情适当选用药物和及时停药。
▲保持居室及周围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畅。
▲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时,应及时治疗,避免机体防御能力下降。
▲改掉手挖鼻孔的不良习惯,特别是有手足癣者。
▲保持鼻腔干净。可用肥皂、消毒液或流动水彻底洗净双手,然后清除鼻腔内的鼻涕和分泌物。正常情况下每天早、晚各一次。如遇鼻腔分泌物增多时,应随时清洗,以清除鼻腔内各种病毒和细菌。
▲常使鼻腔湿润。要保持鼻腔的清洁和湿润,可以喷洒些生理性药物雾剂,清洗掉附在鼻腔黏膜上的病菌和杂质,保持鼻腔黏膜处于湿润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