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尿毒症候选人

2006-3-12 0:0 【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2002年出版的《末期肾脏病年报(ESRDannualdatareport)》比较各国登录资料统计,台湾存活的尿毒症患者(盛行率)比例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每年新增病例数(发生率),也是全球第二名,第一名是美国。

  换算数字,全台目前有三万多个人是尿毒症患者;每年有三千多人被医生宣判得了尿毒症,掉进终身洗肾、或等待换肾的梦魇里。更令人忧心的是,有不少民众已经被排入尿毒症候选名单而不自知,等到症状出现,肾脏早已坏了八、九成且救不回来,濒临洗肾边缘,几位肾脏科医师异口同声强调。

  哪些族群会变成尿毒症候选人?

  慢性肾丝球肾炎占台湾尿毒症病患首位。但多数找不出原因,一般怀疑和身体免疫机能缺陷很有关系,或是因反复发作的急慢性肾炎、红斑性狼疮、肝炎或血管炎等侵犯肾脏机能,使肾功能缓慢渐进受损、硬化,必须做肾脏病理切片才能确定诊断。拜医师善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药物之赐,肾丝球肾炎造成的尿毒症比例降低了约15%,马偕医院内科部主任陈汉湘表示。

  “要加紧关心的是糖尿病、高血压、常吃草药偏方和止痛药的人、以及老人家,”台湾肾脏医学会理事长、台北荣总肾脏科主任杨五常指着计算机里近十年的统计指出,在有参与美国末期肾脏病数据比较的数十个国家中,台湾45~7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尿毒症发生率居世界之冠,而糖尿病、高血压并发尿毒症的人数年年上升,还有好寻偏方吃草药的生活习性的人,都可能比一般人提早拿到进入洗肾室的通行证。

  为什么他们的肾脏容易罢工?如何警觉和预防才能避免或延缓走上尿毒症不归路?

  糖尿病

  肾脏病医学会统计,台湾尿毒症患者有32%是糖尿病惹的祸,美国则超过4成,占所有尿毒症患者比例最高。

  因为糖尿病是个侵犯微血管,造成全身血管组织和器官病变的疾病。而肾脏本身就是由超过百万个的微血管球──肾元组合而成,糖尿病会伤害肾脏毛细血管壁(肾丝球基底膜),时间一久,整个肾组织肾功能都会变坏。

  桃园国军总医院新陈代谢科主任石光中指出,临床上将糖尿病肾病变分为五期:

  ◎第一期肾功能改变:糖尿病初期就会造成肾脏滤过滤增加,肾脏肥大。

  ◎第二期肾组织结构改变:发病后2~3年,肾丝球基底膜变厚。

  ◎第三期微蛋白尿:发病后7~15年,尿液中出现白蛋白,每天大约30~300毫克。

  ◎第四期蛋白尿期:发病后10~30年,每日尿中排出的白蛋白量大于3克,出现不可逆的肾功能恶化。

  ◎第五期末期肾衰竭:发病后20~40年,肾脏报销,成为尿毒症患者。

  “如果你有糖尿病,且活得够久,就有3~4成机会走上洗肾一途,”杨五常说出无情事实,尤其是血糖、血压控制不好、家族中已经有人得过糖尿病、高血压、尿毒症的病人更危险。

  想要拒绝接到洗肾通知书,最好:

  1.关心你的尿蛋白:尤其是没有症状的微白蛋白尿,要靠检验才知道。如果医生对你的糖尿病治疗只是验血糖、开药,记得每半年问他需不需要验微白蛋白尿、糖化血色素,并做眼底和足部检查。

  2.若有异常,应该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尤其是微白蛋白尿,是肾功能还可以挽回的治疗关键期,错过就拉回不来了。

  3.万一出现第三期微白蛋白尿,甚至到第四期蛋白尿,询问医师需不需要、有没有帮你开保护肾脏药物(RenoprotectiveDrug)。

  4.严格控制三高:高血糖(糖化血色素应该控制在6.5mg/dl以下)、高血脂(坏胆固醇应控制在小于100)、高血压(血压标准比一般严格,应控制在130/85左右)。

  5.若出现蛋白尿,遵循医师、营养师建议的低盐、低蛋白饮食,因为摄取过多蛋白质和盐分,会增加肾脏负担,加重肾伤害。

  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有2成机率、大约每5个之中有1个会演变成尿毒症,尤其是血压控制不好、抽烟、肥胖、血中胆固醇高和有家族肾脏病的人,拿到尿毒症诊断书的机会更大,林口长庚医院加护肾脏科主任方基存表示。

  因为血压高会增加肾丝球压力,造成肾丝球硬化、纤维化,肾脏血液循环恶化、血压又更高,造成血液中白蛋白流失到尿液里,刺激肾脏间质发炎,恶性循环下,肾功能走下坡。

  而且,肾脏本来就有调控血压功能,两者会互相牵制,高血压会造成肾脏病恶化,而肾脏好坏也会反应在血压上。短期可能因为情绪、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等,发生在数天、数周内,也可能会日积月累到一、二十年,才赔上肾脏。

  高血压患者要护肾,方基存医师建议:

  1.控制血压:控制在135/85mmHg,是防止肾脏恶化不二法门。

  2.规律服药:坊间流传“降血压药吃久了肾脏会坏掉”是错误说法,用药维持血压稳定,反而能保护肾脏不再受伤。询问医师需不需要服用降压保肾药物。

  3.监测尿蛋白:和糖尿病肾病变一样,记得每半年询问医师需不需要验微白蛋白尿。

  4.低蛋白、低盐饮食,减轻肾脏负担。

  5.平时则要注意,出现半夜要起床如厕一两次的夜尿症状、小便出现泡沫、变色等迹象,必须就医检查肾功能。

  偏方、草药、止痛药爱用者

  台湾人爱吃药,尤其爱用草药偏方,“台大一个月总有2、3个是吃药吃到肾脏功能出问题,一年就多少?”台大医院洗肾室主任吴宽墩观察。

  比利时的研究指出,会造成肾病变的中药,主要是含有“广防己”成分的马兜铃酸科。另外,中药材里的雷公藤、木通、山慈姑、山豆根、蜈蚣和班蛰对肾脏的毒害报导最多。

  会伤肾的西药,法国的研究指出,第一是抗生素,其次是非类固醇类消炎止痛药(简称NSAID),第三是放射线检查用的显影剂。止痛药尤其要小心,它随手可得,打着副作用小让人不设防广告,隐身在治筋骨酸痛或感冒糖浆成分里,经年累月地用,肾脏就赔上了。

  偏方草药会引起肾脏发炎,组织纤维化,显微镜下看到的肾组织切片,就像被刀切割过的疤痕,且是永久损伤,可见对威力多大,陈汉湘指出。

  不想养身反倒伤肾,最好:

  1.谨慎用药:尤其是成分不明的黑药丸、偏方草药不要吃,止痛药、感冒糖浆、应该看清楚说明书,知道成分和副作用。

  2.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显影剂,尤其肾脏功能不好的人,就医时要提醒医生。

  老人家

  老人容易得尿毒症,和年龄有关,年过40岁,肾功能每年退化1%;罹患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比例高,控制不好肾脏遭殃,或常需要做检查,用显影剂、抗生素机会比较多:加上身体老化,关节炎找上门,这里痛那里酸,常吃止痛药,使得老人家成为洗肾大宗族群。

  而台湾老人家得尿毒症比例居全球之冠,主要因为国外老人多独居,可以自己决定不要洗肾救命,或因为负担不起(在英国年过60洗肾要自费)而放弃,台湾则不管是独居或三代同堂,中风或重病,有需要就洗。

  老人家不想走上洗肾命运,最好:

  1.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以免肾脏受累。

  2.按医嘱服药,如果同时吃好几个科别药物,请医师注意,不要重复开药或开药性互斥的处方。

  3.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显影剂放射线检查,非做不可,检查结束喝大量的水把显影剂赶快排出。

  4.小心吃药:尤其是成分不明的黑药丸、偏方、草药、补药服用前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