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医生正为村民向万昭仔细诊病。
31年来,他为10万人次的村民治病,无怨无悔;他为解决村民的饮水难,亲自上山踏勘;他亲尝百草,还自学完大学本科知识。重庆晚报从今天起推出“乡村好医生”系列报道,全面介绍郑子全的感人事迹。
车沿着巫溪县尖山盘旋的公路行驶半个多小时,来到尖山镇。在这个贫困的镇上,郑子全是远近闻名的人物——52岁的他,是唯一的村医。
为病人考虑周全
郑子全的诊室在街边上。16日清早,当地困难户、75岁的向万昭就来诊室“报到”了。向万昭有气管炎,已经2、3年了,这两天咳嗽得厉害,喉咙疼得吞不下东西。
1月郑医生外出,老人因气管炎发作,在另一诊所输了8天液,花了好几百元也不见效果。“还是郑医生的药行!”他和周围乡亲一样,相信郑医生的医术。
与医院不同,郑医生开出的药不是一盒盒的,而是按每天每次药量,细心地用纸包好,交给患者。向万昭的药有6袋,两天用量,一共5.5元。郑医生解释,药开多了,老人小孩不容易记清用药次数,会降低药效延误病情。
为病人舍得贴钱
从医31年来,郑医生累计诊病10万人次。他对军烈属、五保户、贫困户、贫困病人全是免费治疗。
60岁的孤老头彭正双是残疾特困户,因年轻时患骨结核,一直拄着棒棒走路。他经常看病拿药,郑医生从不对他提钱。长达10年时间里,郑还每月“倒贴”他几十元。
一次,开县岩水的4个年轻人到巫溪打工,最后落到身无分文步行回家。由于四人一路上喝的是凉水,全部生病。郑医生不但分文不取医好了他们,还给了30多元路费让他们坐车回家。
为病人痛失女儿
郑子全父母死得早,取名“郑子全”就是希望郑的孩子都能平安长大。可郑医生永远难忘的一件事是:1978年,他为救乡亲,错失治疗1岁小女儿的时机。
那晚下着瓢泼大雨,一位农民上门求诊,称其表哥因重感冒持续高烧,不省人事。
此时,郑医生刚满1岁的小女儿因患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高烧严重。望着女儿,他犹豫了——去吧,对不起家人;不去,对不起乡亲。但作为医生,岂能见死不救?于是,他叮嘱了妻子几句,背起药箱就走。
病人已两天水米未进,家人把棺材都备好了。经过连夜十多个小时抢救,次日9点终于脱离危险。
晚上6点,当郑医生经过数小时跋涉,匆匆回到家里时,只听见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小女儿还没喊过一声“爸爸”,便在他跨进家门前一小时永远离去。
偶尔,郑医生走进埋藏女儿的那片松林中,长久沉默。为那迟到的一小时,他永远内疚,却从未后悔。他说:“这是一个乡村医生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