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隐私,也就是近几年的事。人们已经发现,隐私不再是局限于私人卧室里的那点事,中国人的隐私地图其实很大。
一、手机
手机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头号隐私地图———电影《手机》之所以能引起巨大的反响,实在是因为这部电影很及时地反映了这一现象,以至于电影热映后,有媒体报道说“《手机》引燃了信任危机,老公接电话不敢说开会”。全中国那么多人在使用手机,有几个人的手机里不会存着几条和自己生活隐私有关的短信?老婆检查老公有没有外遇,查看手机短信不失为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
手机作为通讯工具,因为其便于携带,价钱也不贵,没有理由不成为隐私地图。这张地图上不仅记录了外遇、情人这些隐私符号,甚至有可能记录贪污腐败等更见不得人的隐私符号。笔者曾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某地因为上面突击检查官员手机里的短信,而导致五名官员自杀———这个消息当然应该是假的,但与其说它是假的,还不如说它是老百姓故意制造的产物。
以前恋人之间不写书信是少见的,不过有了手机短信后,恋人们不但连书信都不写,甚至连电子邮件都懒得写了。手机短信取代了传统的书信往来。有什么可以称之为隐私的内容,一般也就藏身在手机之中。所以,如果你结识了新恋人,并且不想让他(她)为你以前的恋人吃醋的话,就把以前恋人的短信彻底删了吧,这样对大家都好。
二、表格
表格是中国人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少不了要面对它。比如升学考试前要填表格,单位年终考核时也要填表格。从小到大,总有填不完的表格。明明是自己一个人参加高考,却非要让你填家庭出身、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情况———后来我注意到,家庭背景和家庭成员这两项,几乎是所有表格都要求填的内容。在中国填表格,真的是名目繁多,让你乖乖地透露自己的隐私。
三、档案
档案是个很重要的东西,据说记载了重要的个人信息。其实档案对我们来说,不但重要,而且还很神奇,因为虽然它从小到大一直跟随着我们,但是我们从未见过自己的档案里到底有什么———我们的隐私完全在别人那里,自己却一点都不知道,这是一件很幽默的事情。
四、办公室
几乎众所周知,在某些国家,个人的收入情况是不能随便问的,那属于隐私范畴。在这一点上,中国人这些年似乎开始“国际惯例”了,有些公司已经明文规定不许员工相互询问薪酬。当然了,在这方面我们的“国际惯例”步子迈得比较小,大部分中国公司的办公室里,并没有这样的“国际惯例”。其实,朋友、熟人之间相互询问收入情况,倒也不见得就是打探隐私,相反地,有时候还是一种关心。
五、酒店(宾馆)房间
开房———这个词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可谓耳熟能详。开房往往意味着有故事发生,至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没开过房的人一般都能猜到几分:往往和隐私有关,譬如“一夜情”、婚外恋甚至进行金钱肉体交易什么的。开房本是奢侈消费,不过这几年中国人的口袋更饱满了,思想观念更开放了,生活压力更大了,所以开房也更频繁了———但是这种情况,除非违法,否则我们没必要站在道德的立场上简单地斥责什么。
六、网络日志
了解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看他写的个人化的文字,了解他的隐私,Blog(网络日志,又译博客)提供了这种可能。Blog已经不是小部分人孤芳自赏的玩物,它已经是一项大众化的网络应用。很多人都在网上写Blog,也不担心有一天自己写的内心深处的东西会被别人看见。呵呵,反正你的Blog上面有隐私,不小心被我看见也不能怪我。
七、其他
中国人的隐私早就已经从私人卧室逃出。隐私地图正变得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