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医生提醒:病人上网自找治病良方存在危险

2006-12-8 8:27 【

  英国《独立报》5日刊登了一名专业医务工作者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许多医生目前都感到头疼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病人喜欢主动上网为自己寻找治病方法,同时对医生的诊断却心生疑虑。这名医生警告说,由于缺少专业知识,病人这种DIY(即自我诊断)行为有时候是相当危险的。

  医生“处境尴尬”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史蒂夫·科蒂斯,一名英国社区医院的医生。他在文章中写道,过去病人就诊时对待医生的态度常常是恭敬有加,他们对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几乎是百分之百地相信和采纳。但这种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一些病人在看医生的时候,通常会随身携带一沓从电脑上下载下来的东西,这些病人在坐定之后会对医生说,“我已经知道怎么治好我的病了,你只要按照这些纸上面说的给我开药(开刀)就行了。”

  科蒂斯说,有一次他遇到的一个病人在就诊时居然振振有辞地引用了一个相关医学病例,让他大为吃惊。科蒂斯不由自主地询问:“你是学医的?”然而后者却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我是从网上知道的。”文章写道,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对从互联网上获得的有关医学知识笃信不疑,而对医生本人以及医生专用的医疗手册却不大信任。当医生指出,病人从网上下载的东西是错误的时候,这些病人会理直气壮地反驳说,不是网上的内容错了,而是医疗手册错了,因为医疗手册可以“过时”,而互联网不会。

  自嘲医生行业可能灭绝

  科蒂斯在文章中指出,虽然他和他的同事们对这些自以为是的病人不屑一顾,无论如何,一个从医学院毕业的正规医生当然要比一个只在“谷歌”(Google)上搜索个把小时的普通人在医学专业上更加精通。但让科蒂斯感到吃惊的是,他的许多同事都不得不承认,一些与疾病和治疗有关的网站的确可以为受众提供一些专业的、有裨益的帮助。

  不仅如此,更让一些医生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英国《医学周刊》本周刊登了一篇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测试互联网搜索引擎“谷歌”对于病人的自我诊断行动到底有多大帮助。

  据悉,参与实验的是一组胸外科医生,他们在“谷歌”上键入几个关键词,代表某种疾病的典型症状特征,然后他们在一连串的搜索结果中选择了几个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经比对后发现,有高达58%的治疗方案都是正确无误的。科蒂斯在文章中充满自嘲地说,从某种角度说,医生这个职业有可能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濒临灭绝。

  互联网上“鱼目混珠”

  尽管如此,科蒂斯在文章中还是向那些迷恋上网寻找治疗方法的病人提出忠告说,不能对网上信息“照单全收”。科蒂斯认为,作为全新的传播媒介,互联网的主要功能在于娱乐大众,由于缺乏相关的规范和管理,互联网上传播的许多信息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此,病人根据网上内容进行自我诊断有时候是相当危险的。

  文章说,一名病人有一次拿着一张从网上下载的东西去看病。医生在看过纸上的内容后哭笑不得。原来,病人登陆的这家网站居然把抗抑郁药“盐酸安他酮”与一种戒除毒瘾的药物搞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