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是指任何性发育特征初显年龄较正常儿童平均年龄提前2个标准差以上,即儿童性发育年龄启动年龄显著提前。目前仍普遍认为,女孩在8岁、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者临床可判断为性早熟。本病女孩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4。
2005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与复旦大学儿科医院联合进行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目前上海地区儿童性早熟的患病率为 1%左右 ,仅次于肥胖症 ,占小儿内分泌疾病的第二位。此次调查是我国第一个最大宗性早熟的发病统计:3万余名被调查者,1%的发病率,与国外报告的性早熟平均发病率0.7%-1.5%比较接近。
2004年《浙江沿海地区性早熟调查与研究》的课题显示,浙江沿海地区儿童性早熟发病率为0.38%,其中女童性早熟发病率比男童高7.3倍,而且性早熟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地区差异。
2004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日前向媒体公布了一份针对数千例儿童的最新调查:广州儿童性早熟发病率已由10年前的0.5%上升至1.3%,并有上升趋势。
据报导,2006年南昌市医院一年看“性早熟”的人数不会少于5000人。
国际上迄今为止最大宗的关于少年儿童平均发育年龄的跟踪调查发生在美国。在同一地区的同一人种,美国白医学 教育网原创人女孩平均初次月经的年龄从50年前的13.6岁“逐步提早”到12.5岁,最近10年则又“停滞不前”了;而此时也在同步“提前”的非洲黑人女孩,她们的平均来经年龄却是12.9岁。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