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负责实施的《中国肝炎的流行现状及其相关问题分析报告》在各方专家的积极努力,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八个月的调研、分析和总结,于近日在北京顺利完成。
该项目由百时美施贵宝基金会出资支持。日前,由两大基金会共同组织的分析报告结果发布暨媒体见面会在北京希尔顿酒店举行。
参与本次调研和分析的20余位国内外权威肝病专家、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司长祁国明先生,以及百时美施贵宝(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总裁柯彼呐(Kabir Nath)先生出席了会议。与会各方嘉宾举行了隆重的“破冰”仪式,共同见证了《中国肝炎的流行现状及其相关问题分析报告》——这一中国迄今为止对肝炎疾病及其相关社会经济问题的最全面、最广泛的分析报告的完成,并以此表示了共同努力、齐心战胜肝炎的决心和信心。
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司长祁国明先生指出,这份报告是“目前国内最完整、数据最新的关于中国肝炎及其相关经济问题的研究和描述”。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作为专家组代表,详细解读了报告的核心内容和调研结果,从肝病研究专家及学者的角度,向来宾阐述了此份报告对于目前国内肝病防治及其相关社会问题的重大意义。
报告显示,以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为主的慢性肝炎,是目前影响我国人民生活并导致相关经济、社会问题的严重进展性疾病,尤其是乙型肝炎。中国慢性肝炎病人如果按2,000万人计算,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3600亿元人民币。
在此份报告中,接受问卷调查的来自18个省583位住院患者中,年收入在RMB3,000-20,000元者占89.7%,其中24%的被调查者住院治疗费用来源于借款。住院肝炎患者的年平均费用为12,310元,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年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肝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透过对专科医生和非专科医生的调查问卷分析显示,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绝大多数医生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乙型肝炎及其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其中,专科医生对抗病毒治疗有正确理解的占77.2%;非专科医生中,53.5%的医生不能完全正确回答乙肝的传播途径;80.8%的非专科医生认为乙型肝炎是遗传病,母亲患肝炎,不能通过有效的措施防止传染给孩子,全部答对相关乙肝疾病知识的非专科医生只占34%,更有11.6%的非专科医生不愿意为肝炎患者诊治。这说明在具体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相关专业知识的低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肝炎及相关疾病的规范治疗。
我国丙型肝炎的治疗虽较为规范,与国际水平接近,但在临床实践中对治疗指南等指导性方案的实施仍存在问题。
对患者认知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没有能够完全回答正确的患者,对乙肝的传播途径也存在诸多错误认识;近40%以上的患者将乙肝想象得很可怕,认为一半以上甚至绝大多数的慢性肝炎将转化为肝硬化;不过,有近80%的患者对治疗现状有正确的认识,即针对乙肝最有效的治疗为抗病毒治疗。
肝炎是我国最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此次中美两大基金会的合作,通过最新统计的数据调研和完整、权威的报告分析,在肝病的防治、创新药物的研制、相关社会经济问题的关注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问题预警及建议对策,必将会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深远的影响,也一定会促使更多机构和组织参与到预防肝炎的蔓延和帮助肝炎病人解除痛苦,减少经济和心理负担的努力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