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综合治理医院“乱收费”现象(图)

2005-7-4 0:0 【

  6月28日,审计署公布2004年对医院财务收支状况的审计结果:卫生部及北京市所属10家医院 2003年平均每门诊人次收费比上年增长8.8%;每病床日平均收费增长10.9%;2001年以来,10家医院收取药品和医疗器械厂商等支付的各类折扣、回扣等约3亿元;审计抽查10家医院2003年至2004年8月的部分医疗收费项目,发现违规向患者多收费1127万元。事实证明,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

  虽然“看病贵”是个毋需争议的事实,医院审计出问题也许已在大家的预料之中,问题的关键在于,尽管近些年老百姓“看病贵”呼声不断,相关部门也屡次出台措施试图降低医药费用,但医药价格高涨之势却依然没有得到扼制。医院为什么能在政府三令五申下屡次踩上“乱收费”的黄线?审计之后,医疗卫生行业该做些什么?记者日前就此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结构与体制存在弊端

  既然是针对医院的审计,公众自然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医院的身上,但专家却指出,承担责任的不该是医院单方面。

  有关专家说,看病费用包括四部分:一是药品费用,二是消耗品、器械的费用,三是医护人员的技术劳务费用,四是医院管理费用。目前抬高就医的总体费用主要是用药、耗材、检查等环节。

  这与我们现行的医疗管理体制有关,多年来“以药养医”情况较普遍。医院在药品及检查方面获取一定的利益,医院在药品方面可获取10%~15%的利益,在各类器械、检查设备方面收取5%的管理费。这种制度使医生的收入与药价、检查费用挂钩,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医生违背医德给患者开高价药、做多项检查,从而导致医疗费用上升。

  因此专家认为,出现“乱收费”情况,除医院本身原因外,与现有体制政策不到位有关,“这是一种体制下的无奈选择”、“机制问题解决了,引发道德问题的土壤才会消失”。1996年以来,国家已经16次出台降低药价的措施,而如今,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依然存在。要解决这一问题,药品流通市场的改革必须和医院自身补偿机制的改革结合起来。

  专家建议,不要把矛头全部指向医院,仅仅抓回扣、禁红包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进行结构与体制改革,老百姓才能受益。

  建立预防性审计机制

  审计结果公布后,卫生部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回应,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说,审计报告反映了医院在财务管理和药品购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为深化卫生改革,加强医院管理,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据了解,卫生部正在督促检查各医院落实审计决定,要求各医院查找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财务管理,确保医院资金安全;建立审计落实督办制度,在整改期限内完成整改,对超期仍未执行审计决定的医院,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不过一些医院管理者认为,政府监管,审计是一种较好的手段。现在很多是事后审计,还应建立一种预防性审计机制。应该大力提倡卫生行政部门花钱买审计服务,审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医院建立相应的规范,并逐步建立医院和个人的信誉体系。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部门联动,政府部门应增强监管手段,如从技术手段上,实现医院收费信息化,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将一些不合理收费项目屏蔽出去,堵住医院管理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