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血脂代谢异常的人数大约有1.6亿,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都在上升,公众对降血脂的认识也有偏差,必须继续推广规范化的血脂干预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方圻教授,在7月16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杂志主办的“中国血脂防治十年历程”论坛如是说。
我国高脂血症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快速增长。但绝大多数人认为降血脂就是降甘油三酯,忽略了降低血脂中的真正有害成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脂是指人的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其实就是脂肪)、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超过正常标准。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与血液中的蛋白质分别结合成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
其中高密度脂蛋白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低密度脂蛋白则是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罪魁祸首”。所以,即使血清总胆固醇不是很高而低密度脂蛋白过多,也要积极预防并参加治疗。
专家称,我国60%~70%的冠心病人并不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然而这并不意味这部分病人不需要进行调脂治疗。国际上进行的他汀类药物的心脏保护研究已经证明,血胆固醇水平正常的高危病人也需要降脂治疗,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此次论坛宣布成立了“血脂防治白皮书组委会”,并启动《中国血脂防治白皮书》编写项目,目的是普及血脂调控的知识,让人们认识到调脂治疗的终极目的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