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王德学在福建仙游职业病防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2005-5-26 0:0 【

  在福建仙游职业卫生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王德学

                                             (2005年5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能调整以来,卫生部、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召开既体现了政府主管部门和工会组织对职业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又表明了各部门积极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做好职业卫生工作的态度与决心。同时,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职责、理清思路、推动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刚才卫生部蒋部长总结了九部门联合开展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的工作情况,并就做好下一步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我完全赞同。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职业卫生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

  同志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职业病防治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职业卫生工作,进一步理顺了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健全和完善了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加大了职业卫生投入,强化了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和职业危害事故查处工作,使广大劳动者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得到了日益改善,生命健康权益受到了更加充分的关注和保护。总的说来,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职业伤害的程度正在得到有效控制,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大为好转。各级从事职业卫生工作的同志们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但是,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职业卫生形势还相当严峻,突出表现在:一是病人总量大。截至2002年,全国职业病累计发病64万余例,其中尘肺病58万余例,累计因尘肺死亡近14万人,病死率达22%。二是发病率较高。我国每年“显性”职业病报告病例达15000人左右,一些“隐性”和潜在损害劳动者健康的现象更是大量存在。三是经济损失大。据有关方面粗略估算,我国每年因职业病、工伤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达2000亿元。四是影响很恶劣。由于职业危害具有群体性,致死、致残率高,以及难以治愈等特点,社会影响非常恶劣,造成了许多家庭、地区乃至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同时,也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职业危害在一些地方正在由城市、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由经济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在少数地区职业危害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其分布日益广泛,影响日益严重。

  另外,我国的职业卫生事业在发展进程中还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从政府监管角度看,当前职业卫生的监管体制尚未完全理顺,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尚不够完善,而且还存在着监督执法人员不足,监督执法手段和设备比较落后,信息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从用人单位的管理角度看,一些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制度、措施,或生产力水平低下,防护设施简陋;或用工管理混乱,置职工死活于不顾,职业危害现象十分严重。从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和检测技术角度看,由于经费支持不足,一些地区、部门、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科学研究机构严重萎缩、设备严重老化、人才严重流失、职业危害防治的技术和能力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特别是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特殊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以及职业危害防护用品质量等方面还相当落后,不能完全适应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和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看,随着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大量的个体、私营、民营和三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进入市场,但是由于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没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片面强调经济发展,争相降低门槛招商引资,致使企业的立项、准入、监管过程把关不严,大量未经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三同时”审查的企业开工投产,职业危害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也对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世界各国对企业产品质量、环保以及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并正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必备条件和主要非关税壁垒,这些都给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此外,由于职能的刚刚调整,上下还未完全对应起来、统一起来,一些地方职能尚未明确,机构、队伍还没有组建起来,已组建的业务还不十分熟悉,工作还没有完全跟上来。加之在法规建设、制度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很滞后,特别是在一些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中重“红伤”、轻“白伤”的思想还很严重,职业卫生工作还未摆上重要日程,使得工作更加被动。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同志们一定要认清当前我国职业卫生工作面临的严竣形势和挑战,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只争朝夕,奋发有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新局面。

  二、要深刻认识做好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职业卫生工作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着眼于人的健康,立足于减少职业危害,旨在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职业卫生工作,让所有劳动者享有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身心受到应有的关爱与保护,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做好职业卫生工作有利于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职业安全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决定了所有劳动者都应该享有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所有的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都应该得到保证。如果我们的职业卫生工作做不好,频繁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人民群众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时刻都受到损害和威胁,健康权得不到充分维护和保障,生命与生存权得不到充分维护和保障,由此可能导致广大劳动者对我国社会的基本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社会发展和改革的目标产生疑虑和动摇。特别是当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矛盾十分突出时,就有可能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局,影响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其次,做好职业卫生工作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健康素质。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动力,他们不仅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应当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口健康发展也步入了重要转折期,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也在发生质的变化,人们追求安全、健康、舒适工作环境的愿望日益迫切,渴望安全、渴望健康、渴望幸福这是每一个劳动者和公民的共同愿望。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2/3,并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2015年以后我国劳动力人口将面临严重短缺。因此,充分保护劳动力人群的健康,合理配置、优化劳动力资源结构,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持久动力,同时也有助于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的提高。所以,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把保障人的健康特别是劳动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而决不能以牺牲劳动者健康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更不能违背科学、违背客观规律盲目蛮干,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严厉惩罚,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训是惨痛的,也是刻骨铭心的,大家一定要深刻记取。

  第三,做好职业卫生工作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潮流。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经济和社会发展、国民生活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经济贸易竞争的大潮中。目前世界各国对企业产品质量、环保以及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某些发达国家已经提出把职业安全卫生水平纳入贸易条件,借环保、职业安全卫生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产品实施经济制裁。我国目前的职业安全卫生水平不仅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就是与韩国、新加坡等这些亚洲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我们就将长期处于落后被动地位,不但影响企业和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而且直接损害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因此,大力加强职业卫生工作,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缩小包括职业卫生与安全在内的各个方面和领域的国际差距,提升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三、要切实履行好职业卫生监管职责,认真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目前,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正日益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方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就职业卫生工作做出的重要批示就多达十几件,要求有关方面要切实加强职业卫生工作,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黄菊副总理在2004年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指出“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转变,把职工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为了进一步理顺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中央编办发[2003]15号文件明确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能划转到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今年1月26日,卫生部和原国家安全监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31号),对职业卫生监管职能作出了具体界定。3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5」11号)又进一步细化了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并设立了职业安全监督管理司,加强了职业卫生监管力量,这些都为我们开展职业卫生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希望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的同志们要按照此次会议的要求,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切实增强做好职业卫生工作的信心与决心,焕发精神、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不辱使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切实履行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为进一步改变我国的职业卫生状况做出贡献。

  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抓紧理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据卫生部和原国家安全监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精神,尽快与卫生部门沟通协商,理顺体制,划清职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履职到位,尽快把工作开展起来,防止出现空档。同时,要与当地卫生部门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和重大事项通报机制,经常沟通信息,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二是要尽快完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法规标准体系。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职业卫生监管的需要,总局将在原来卫生部门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尽快组织力量,起草制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办法,并逐步完善作业场所职业接触限值、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测等相关标准。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相关的地方法规、制度、标准和实施细则,为顺利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提供法规、标准、制度依据和保障。

  三是要加快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工作的步伐。职业卫生工作是安全监管部门的一项新任务。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目前普遍面临着机构不健全、监管人员少、技术装备差、经费无保证的实际困难。为此,各地要在建立健全工作机构的基础上,把建立高素质的职业卫生监管队伍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设立工作机构专门抓。要选拔、调配政治素质好、热爱职业卫生工作、熟悉相关业务的同志到职业卫生监管机构来工作;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要积极开展职业卫生法规和知识培训,使监管人员尽快了解职业卫生法规标准,掌握职业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四是要构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事故查处的技术支撑体系。职业卫生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强有力的技术队伍或者机构作为支撑。各地要采取措施,整合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特别是在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技术咨询、检测检验、培训以及事故处理等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并与其建立业务联系,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为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各地也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其它相应的技术支撑机构,积极发展中介组织,不断强化技术支撑力量。

  五是要切实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促进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有效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企业是职业卫生工作的主体,必须担负起保护职工健康,减少乃至杜绝职业危害的责任。各地要突出重点积极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对于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和企业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及时有效查处职业卫生违法违规行为。对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要认真组织调查处理,严肃事故查处,严格行政责任追究,不仅追究事故单位的责任,也要追究相关管理部门和政府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以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六是积极开展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检测和控制技术研究。通过逐步建立适用不同作业场所和不同毒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和作业场所快速检测设备准入制度,鼓励和引导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测设备的研制开发和使用,大力发展职业危害因素快速检测设备和技术服务市场,提高职业危害防治的科技水平。

  同志们,做好职业卫生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并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切实做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职业危害,改善职工工作环境,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为我国职业卫生状况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好转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