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我国大量脑外伤患者可免伤残死亡噩运 建立及时规范的诊疗模式刻不容缓

2005-5-23 0:0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同一天转来了两位脑外伤患者,他们都是车祸后先送到郊区的医疗机构。当时病人能说话、神志清醒,在简单处理后出现昏迷、瞳孔放大。几经辗转,当专业的脑外科医生开始抢救他们时,一个病人已经耽搁了6小时,另一位耽误了10个多小时。两位病人都没能再醒过来,CT显示:颅内大血块。致命的原因都是单纯的硬膜外血肿,只要在几小时内清除血块,病人死亡率为零,病残率也本该为零,或许一个月后,他们就能开始正常生活。但是这样令人心酸的一幕,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5月19日,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等主办的全国颅脑创伤学术研讨会吸引了包括世界神经损伤学会主席John Povlishock教授在内的国内外百余名颅脑创伤专家。

  随着现代化交通的发展,创伤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传染病之后的第4位死因,其中颅脑受伤死亡的病人又占创伤死亡病人的50%-70%.我国每年颅脑创伤死亡病人约10万人,伤残在百万人以上。

  在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后,专家们纷纷表示:虽然我国的颅脑创伤救治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但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环节尚不规范,在创伤现场急救、转运到医院、医院抢救和护理、手术方式、脑保护药物、神经康复等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和盲目性。  时间是挽救颅脑创伤病人的最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的急救网络还不健全,从打电话、发出呼救信号到病人获得救治的时间普遍在2小时左右,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也多在10分钟以上,而东京为5分30秒、大阪为4分30秒。病人送到医院后的10分钟分外宝贵,有“铂金10分钟”之称,如果能抓紧这10分钟尽快检查、插管、针对性抢救,死亡率可以降低30%左右。然而,我国病人往往在进入正规抢救前经历了大量无谓的周转,平均时间长达3至6小时,错失了宝贵的时机。

  除了“慢”,不规范的治疗方式也使众多颅脑外伤患者身体、经济严重受损。“抢病人要不得!”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交通医学研究所王正国教授直言:急诊是收治病人的第一关,一是出于科室利益考虑,二是急诊医生觉得老是处理多发伤业务不够“专”,怕自己“手生”,从自身发展出发,冒险独自应对严重的颅脑创伤病人,甚至开展高难度的外科手术。王正国表示:当前,迫切需要医院理顺内部机制,以病人为中心,明确诊疗范围,制定相关的制度。

  手术方法不规范、用药不正确的现象也很突出。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发现一种药物能够降低颅脑创伤的死残率。但是不少医疗机构给患者大量使用脑保护药、脑营养药,药费少则几千元,多则几十万元。

  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到底使多少“有救”的颅脑创伤患者彻底失去了希望?专家不愿意向媒体交底。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上海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江基尧教授表示:只能说造成的死残相当普遍,数字之大令人震惊。

  加强颅脑外伤病人的规范化治疗已刻不容缓。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制订和实施了《颅脑创伤病人救治指南》。我国从2002年起也开始制订推广《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至今已覆盖了上百家医疗机构,然而,大规模的观念和技术的普及还需要漫长的等待。而每一天都有颅脑创伤病人受伤、昏迷、伤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