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海口中学生参观火葬场引来争议声

2005-4-2 0:0 【

  “我干这行已十多年了,中学生到这里来参观还是第一次。”3月31日下午,看到这么多中学生前来参观,海南海口市殡仪馆火化工吴师傅有些疑惑。而正是这次参观,引发了一场有关心理折磨的争议。

  31日下午,海口市殡仪馆火化间的送尸车旁,海口景山学校高一(6)班的全体同学静听着火化工人讲解一具遗体是如何火化而成为一堆青灰的。送尸车在火化师傅的操作下左右移动,同学们的神情渐渐凝重起来。该班班主任张婧老师介绍说,参观殡仪馆是主题班会活动-“关爱生命、健康成长、遵纪守法、争做新‘三好’”的一部分。

  在火化间的送尸车旁,火化工人为同学们讲解并现场演示了遗体火化的整个过程。这时同学们围成一圈,屏住呼吸、瞪大眼睛,静听讲解。最后同学们来到骨灰炉旁,一些男同学开始向讲解人员主动询问火化的时间、温度等工作原理。

  出了火化间,张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道理,要求同学们回去写参观感受,现场一片沉寂。

  组织学生参观殡仪馆,学校的“非常行动”引起不少学生家长议论。

  家长宗先生说,学校组织学生到殡仪馆参观不妥,到这种场所,很容易给学生心灵上留下恐惧的阴影,过早让未成年的孩子接触人生最惨痛的生死,对孩子以后成长不利。

  采访中,不少家长都有宗先生类似的想法和观点。也有一部分家长持不同意见。李先生说,这种教育孩子的活动,很有创造性,也很有道理。生与死为什么要回避呢?让孩子知道生命的珍贵,何错之有?

  对于这种特殊的班会活动,海南省心理咨询治疗中心的心理专家周文江先生认为,学校应该教育学生从有意义的生命个体中获取奋起的感悟,得到向上的力量。他说,学校这种做法不但起不到预想的效果,还可能会对一些首次接触这种场面的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海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负责人认为,对于一件有争议的事,不能定性说它能做或不能做,其实各种方式都是在探索中形成的,学校做此探索没有错。同时他也表示,针对家长的意见,学校在组织这方面活动中也应该有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