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抢占艾滋病毒复制“椅子” 中美合作研制抗艾新药获突破

2005-3-31 0:0 【

  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由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一个课题组和美国西莱山医学院学者合作进行的艾滋病药物研制获得重大突破,他们的研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小分子化合物,并设计出艾滋病治疗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极有可能开发出一类无耐药性的治疗艾滋病新药物。

  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汪志勇教授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说明:艾滋病毒要想进入复制环节,必须首先坐上一把“椅子”,而他们现在发现的一组小分子化合物,可以抢先坐上这把“椅子”,并且“坐”得很牢,从而使艾滋病毒无法在人体内生存和繁衍。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Ⅰ)引起的,目前世界上针对HIV-Ⅰ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

  但由于HIV-Ⅰ的快速变异以及遗传异质性,使得这两类药物极易产生耐药性,难以有效控制艾滋病毒的繁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复杂的复制周期为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关键是寻找到其中的关键环节,发现抗HIV-Ⅰ转录和复制的新靶点。早在1997年,美国西莱山医学院的专家就发现了这个新的靶点,但是一直没有寻找到理想的物质来阻断复制的进行。在与美国学者合作的过程中,中国科大的课题组发现并筛选出一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这种抢占“椅子”

  的良好功能,它们能阻止病毒的复制,从而控制艾滋病病毒的蔓延。

  据悉,他们的这项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并有望在3~5年内进入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