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丰美代表 农民多会儿看病才不难?
“农民最怕得病,不能干活赚钱,治不起病就只有等死啊!”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党支部书记毛丰美代表是辽宁团里的老代表了,一提起看病难,他有一肚子话要说:“我们村人均年收入是8000元,日子过得算不错了,农村合作医疗个人那部分都是村里给掏的钱,老百姓一分钱都不用拿,可看病还是不方便,就别提那些日子过得比我们苦的农民兄弟了。你说这农民多会儿看病才不难?”
“卫生投入的方向要变。”毛丰美说着,语气有点激动。农民占国家人口的2/3,可卫生经费怎么总往大医院投呢?应该要把县、乡医疗机构建好才对呀!还有,农村防疫人员的开支也应该由国家管起来,不然他们哪有心思搞防疫呢?
毛丰美说:“农民看病难,一是没钱,二是医疗环境不行。县医院设备跟不上,检查也不准,所以我们那里有钱的人都去丹东、沈阳看病,没钱的才在县医院看。城乡差别太大了,将来农民也应该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医疗保险,不能因为农民人多,管不过来就松手啊!”
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毛丰美说,村民的反映还不错。但他寻思着,国家能不能再多拿点钱出来,把报销比例提高一点。毛丰美听说,有的巡回医疗车开进了村里,能在车上做手术,可凤城还没有。
他盼着,什么时候医疗车也能开进他们村。
滕卫平代表 我们正在努力带着毛丰美代表的困惑,记者走访了辽宁省主管卫生的副省长滕卫平代表,他说,辽宁已将2005年确定为农村卫生工作年,保障农民健康,我们正在努力。
新农合医疗:良性运转是关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初级医疗保障制度。经历几起几落的波折,饱受看病贵、看病难之苦的广大农民非常欢迎这个新制度。尽管它的保障能力还是十分有限,但是农民看到了政府的决心,看到了医疗保障的希望。将来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后,应该引入商业保险,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已经启动。要实现良性运转,有三个关键环节,即收好钱、用好钱、管好钱。“收好钱”,就是要把80%以上的农民吸引进合作医疗中来。“用好钱”就是要设计合理的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当报销比例低于70%时,这个制度就会没有生命力,不能持久。如果一年下来,合作医疗资金还剩一半,那对农民是极不公平的,对国家也不好交代。封顶线过高,会出现透支,难以维持。封顶线过低就失去了保障大病的目的。“管好钱”就是要让合作医疗资金封闭,安全运行,决不能被挪用,否则国家将失去信用,政府的形象受影响。合作医疗再也输不起了!
乡镇卫生院建设:关键还是人才乡镇卫生院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载体。辽宁目前的状况是,1/3的乡镇卫生院瘫痪了,1/3名存实亡,1/3勉强运转。辽宁提出先重点建设200个中心卫生院、100个偏远卫生院。
现在农村出现了这样大的一个医疗卫生需求市场,乡镇卫生院能否承接这种需求,提供农民满意的服务就成为焦点。关键还是人才问题。现在乡镇卫生院队伍人员老化,学历、素质低下。辽宁乡镇卫生院中大专以上学历者不到1%。没有学历的占80%以上。农村卫生人才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国家应当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从机制上解决这个问题。城市支援农村仅仅是一个救急之策,今年卫生部也提出万名城市医生支援农村的举措。但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把城市的富余医疗资源吸引到农村去,而不是“逼”到农村去。教育部门要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的农村卫生人才。
戴秀英委员 探索低成本医疗运作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医学院副院长戴秀英教授的不少建议都源于她的亲身调研。采访中,宁夏固原市一再被她所提及,因为这是她倾注精力非常多的地方,也是她致力于探索贫困地区低成本医疗运作体系的试点地区。
在她看来,尽管新增的大量卫生费用中70%~80%都用于农村,并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然而对于低收入的农民来说,医疗服务和药品的价格仍然难以承受。在城乡过大的收入差距的背景下,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有可能被目前的医药价格压垮。因此,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一种与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低成本运行的农村医疗体系,尽快提高乡、村两级的医疗技术水平,缓解农民看不起病和看病难的问题。
受到WHO在我国西部地区进行的“癫痫社会控制”项目,每人每年只花50元,服用有效、便宜、安全药物,惠及50万人的成功启示,戴秀英委员致力于通过调研,制定出适用于农村地区最低价位的单病种诊疗常规和规范用药原则;组织医学和药学专家把效果较好、农村常用、价格低廉的药物和部分急救药物固定下来,建立农村基本用药目录。这样,基层医生拿到这些因地制宜的单病种诊疗常规和用药方案,就可以根据当地情况为农民提供有效、便捷、廉价的治疗。
另外,国家组织制药部门加强对临床常用、有效、价格低廉药品的生产,以批发价格专门投向农村,建立农村基层药品配送绿色通道,减少中间环节,以解决因为药品价格过高农民用不起药的问题。同时,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应根据农民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制订低、中、高三种不同价位的治疗方案,提供患者选择。
她还呼吁,乡村医生应指导农民小病进行自我药疗,降低农民就医成本;加强乡村医生的中草药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兼学中医并应用中医药、针灸、推拿、拔火罐等诊疗技术为农民服务,降低农民看病成本。
戴秀英委员表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不是卫生部门一家的事,政府的责任更为重大。关键在于缩短城乡差距,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让城市居民享有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政策和各种财政补贴也能平等地惠及农村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