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4)日,成都市华西医院被感动包围-19岁广元少女罗玮在捐肝协议上印上鲜红指印。“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协议!”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主任严律南教授评价说,在我国器官移植史上,罗玮将成为第一例既非血缘又非亲属的活体器官捐献者。
女孩的善良家人无法阻止
无偿捐肝,罗玮(之前用小名胡蓉)首先受到家人的阻止。13日早上7时过,罗玮的母亲打电话给丈夫在成都的学生阎女士,叮嘱说“一定要守住她(罗玮)”。记者接到她的电话时,罗玮已被带到阎女士在成都通锦桥的家中。
“我被妈妈看起来了,”她说:“我还是会想办法出来,不放弃为廖红霞捐肝。”一直到下午6时过,她始终时不时给记者打电话,善良的想法变得越来越顽强。接近晚上7时,罗玮在电话里气喘吁吁,“我快到医院了!”
见到这位质朴的女孩时,她已经坐在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门口的长凳上,独自垂头玩着手机,身边还坐着一位年轻女士。“她就是妈妈让一定守住我的阎姐”,罗玮悄悄说,她告诉了阎姐发生在廖红霞身上的故事,于是阎姐陪同着到了医院。
第二次生命我觉得很残忍
晚上7时,肝病患者廖红霞躺在病床上,脸色蜡黄。“我实在不忍心在这个妹妹身上寻找第二次生命,很残忍!”廖红霞拉着她的手,望着被护士称赞“好漂亮”的罗玮。“肝被割了还可以长出来。”罗玮说,这是吴晓玲咨询医生后告诉她的。因为血型不匹配,吴晓玲无法为廖红霞捐献肝。
“廖姐,把肝移给你,妹妹就不会没有妈妈了。”她说,从小和爷爷长大,几天前在本报封面看到张国文的照片,觉得老人的样子特别像自己的爷爷,很亲切。而爷爷是患上绝症无钱医治,在抬回家的途中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帮助你也像在帮我的爷爷。”罗玮露出笑容,淡化病房中的沉重。
鲜红的血液在紧张中抽出
7时30分,医生来到病房,拍着罗玮的肩,带她去监护室抽取经脉血。她穿的黑色毛衣,显得不是那么宽松。她费力挽起衣袖,露出的手臂被勒得变了颜色。罗玮有些紧张,咬着嘴唇,将头别向另一方。“不痛,不痛!”吴晓玲扶着她鼓励说。阎姐也在,没有说话,只静静看着这个被要求“要守住”的女孩。鲜红的血液抽取了满满一管,记者紧急送到血液科检验。
10分钟后,检验结果得出-血型与廖红霞匹配!廖红霞的主管医生在外会诊,“配上了!”他在电话里欢呼。
《协议书》
甲方:罗玮,女,生于1986年10月29日,在成都市天彩家具厂工作。住地: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鸳溪镇。
乙方:廖红霞,女,生于1971年10月31日。住地:四川省蒲江县松华乡建华村1组。
丙方:张元林,男,生于1969年3月22日,住地同乙方,系乙方丈夫。
因乙方病情紧急需做肝移植手术,甲方经反复考虑,同意对乙方进行帮助,移植肝脏。为此,甲、乙、丙三方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无偿移植肝脏给乙方,乙方表示接受;
二、甲方在签订本协议书前,已充分考虑到本手术对甲方有风险,甲方自愿承担因手术造成的风险;
三、甲、乙双方无需承担手术费用,手术中所有费用由华西医院承担。(因华西医院已为乙方廖红霞启动免费活体肝移植名额)。
四、鉴于本手术的特殊风险,丙方自愿与甲方共同承担因手术造成甲方的风险,甲方表示接受;五、本协议经三方签字后生效,本协议一式五份,由甲、乙、丙三方各保存一份,华西医院和天府早报社各保存一份。
甲方:罗玮乙方:廖红霞 丙方:张元林
特殊的协议需要善良完成
前日晚上8时,罗玮、吴晓玲、阎姐、廖红霞的丈夫张元林随记者回到报社,刘范杨张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范安彬已经提前等着他们。“我要重申你要面临的风险。”范安彬律师郑重地告诉罗玮,手术具有风险,术后还有一段康复期,这期间不能工作。
“有没有想过要报酬?”律师突然问。罗玮摇头,说到医院第一天医生已经告诉她,捐肝者要切割肝的50%至70%,这其中具有风险。并且廖家很穷,不会有报酬。
捐献协议由范安彬律师、罗玮及廖红霞的丈夫张元林共同起草。接近晚上9时,《协议书》拟定完成。“很感动,很多人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范安彬律师看着罗玮的眼睛。“我没有办法拟出违约的责任,它需要爱心和善良来完成,这是我至今拟定的一份最特殊的协议。”范安彬律师套上笔筒。听见这样说,罗玮有些不好意思,稍稍坐了一阵就要回去。
离开时,罗玮意外接到 的电话,要她晚上到自己家去住。天亮后,罗玮将再次到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开始捐献移植前的准备。大家担心,14日一早,这名善良的女孩是否可以顺利到达?
拉着患者手“咯咯”笑出声
昨(14)日早上8时,罗玮的手机还一直关机。因为她的善良,没有人愿意将担忧说出口。摄影记者先赶到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她已经等在医院里了!”他在电话里难以置信。
罗玮还是等在医院门口,手里捏着手机,不说也不笑。8时30分,她和吴晓玲到廖红霞的病房去,一路走得很快。到病房,她随意坐在廖红霞的病床边,拉着她的手,“咯咯”地笑出声来。
为了保证罗玮和廖红霞在手术前不受干扰,肝移植中心主任严律南教授紧急商议,将她们转移至VIP病房。今后,肝移植中心杨家印博士后将成为她们的主治医生,他为罗玮签发了免费入院证。离开肝移植中心病房,罗玮要伴着廖红霞一起走。出门时,中心护士长看着罗玮,情绪激动。她上前拉住罗玮的手说:“小妹妹,我们都很佩服你!”
她沉沉睡了轻轻盖上被子
上午10时过,罗玮和廖红霞进入VIP病房。病房里是淡绿色的墙,蓝色的枕头和被子。罗玮有些好奇,她压压床垫说“好巴适哦”。廖红霞不说话,她看着罗玮,显得心情有些沉重。
整个手术及住院康复期间,护士袁佳和刘峥对罗玮及廖红霞进行专门护理。罗玮看见护士进来,安静地躺在病床上量起体温。护士送来入院通知单,罗玮伏在桌上,将不多的内容认真看完,然后签下自己的名字。
中午时,病房里没有了罗玮聊天的声音。她侧头躺着,已经沉沉睡去。廖红霞绕到床前,轻轻为她盖上被子。
手术有风险她摁上手印
下午3时,范安彬到VIP病房,他已经将13日晚上拟出的《协议书》打印好。罗玮与廖红霞在病房里隔桌对坐,彼此看着对方,范安彬律师再次告知罗玮手术具有的风险。
《协议书》共5份,摆在桌子中间。罗玮抽出其中一份,看得很认真,然后一笔一画签上自己的名字。签完名,她伸出右手拇指,粘上印泥重重摁在《协议书》上。
新闻链接:
2001年,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严律南教授代表中心委托记者,面向社会挑选3名经济困难的终末期肝病患者,中心免费为他们实施活体肝移植手术。2001年底,第一个名额用在一个5岁内江小女孩身上;4年后的3月5日,张元林为救妻子求助本报记者,记者将廖红霞、张元林的情况向严律南教授做了通报之后,请肝移植中心启动了第二名免费活体肝移植名额。
旁边评 染血的感动
有一种情怀,淡如轻烟,却能长久而执著地散发着暖人的温馨。
有一种感动,默无声息,却能让我们为之心酸并为之泪流满面。
记得有一首歌里唱道:“幸福的花朵总是不能开长久,相爱的人总是不能走到头……”这几天,张元林为了让善良的妻子能在他以后的生命里绽放,他在“爸爸捐肝救媳”的风波中徘徊,在妻子含情脉脉的双眼中沉默。他沉默意味着他心中没有释然,如果真的不在乎,他又何必以泪洗面。
摸着从不离身的烟杆,望着瓶中最后一口酒,老人眼中满是渴望,但为了儿媳,他忍了,我们在赞叹中感动!
“宁愿割我一刀,也决不让老头去。”老伴儿声泪俱下的话语中,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还在升华,我们在唏嘘中感动!
一个19岁的女孩,父母阻止不了她心中的爱心与善良,勇敢的跨出了免费捐肝的脚步。当鲜红的指印在协议上留下时,廖红霞以“我实在不忍心在这个妹妹身上寻找第二次生命,很残忍!”来表达她心中的感激。
女孩的爱心、患者的善良正是对今天社会转型期人际间情感疏离的感召。当田世国为母捐肾被央视评为“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而传为佳话时,一个即将成为第一例既非血缘又非亲属的活体器官捐献者、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协议也必将感动中国!
故事还在延续,感动还在继续。当我们孤单得一无所有的时候,别忘了,爱心将是我们惟一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