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胶囊”摇身一变“氨咖黄敏胶囊”,价格即刻从一板3角钱上升到2元钱;某感冒冲剂改成胶囊,价格也一下上去了几倍……
“同一药品换个名称,价格就暴涨”。在年前刚刚闭幕的全国各省区两会中,各地人大代表就有关药品变相涨价的声讨声不绝入耳。药品是国家统一定价商品,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换个名称就能涨价”肯定也符合国家法定程序。然而,在一些营销专家眼中,这一营销“高招”却是彻底的“反社会营销”,说白了,就是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歪招”―――从长远看,最终要被市场所淘汰。
“变脸涨价”为图利润
口服液从一盒12支变为6支,片剂含量从10毫克变为5毫克,但价格从原来的10元调整为8元,表面上看是便宜了,而实际价格反而上去了:“伤风胶囊”老百姓非常熟悉,3角钱就能买一板;但如果企业将名称换成“氨咖黄敏胶囊”,就能卖2元钱一板,谁知道“氨咖黄敏胶囊”就是以前的“伤风胶囊”呢?某一感冒药冲剂在市场上销售了几十年,现在企业却把药品的剂型改成胶囊,价格一下也上去了几倍……变规格、改剂型、换名称,按我国有关现行药品法规,经过此番“变脸”的药品就可以申请为“新药”,从而单独定价;即使不能作为新药,也需要消费者去重新认识―――因而,对药企来说,这些都是能变相涨价、谋求新利润的“营销技巧”。运用这一技巧的企业还真不少。有一组数据可作证:2002年前,我国每年申请的新药约在1000种左右,而2003年却暴增至6000种,去年更高达1万种。据业内人士透露,其中绝大部分是变规格、改剂型的。事实上,在整个市场经营中,药品“变脸涨价”所用的“营销技巧”并不是新鲜事物。记者连日来采访一些企业家及专业人士发现,类似一些不顾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和企业长远利益的商业炒作行为,早已潜流暗涌。
“社会营销”旨在长远
“企业不仅要重视市场营销,而且还要重视社会营销。”知名营销专家、广东省广告公司副总经理丁邦清如是指出。他说,所谓“社会营销”即企业的营销活动不仅要满足企业赢利的需要,也要符合消费者和企业长远利益,要注重环保、注重自然界与人类的和谐发展,要符合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要实现市场需求、企业发展与社会繁荣的“三统一”。丁邦清说,从近期看,“社会营销”考虑的社会道德多一些,可能会让企业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强化营销道德完全可以从长远市场中得到回报。比如麦当劳在世界快餐业内享有声誉,其总裁指出“减少废物,再使用,再循环”的环保措施是其经营成功的重要原因。锐步曾受到耐克运动鞋的威胁而陷入困境时,其反胜之道就是采取一种新的社会营销战略,发给那些第三世界国家为锐步生产运动鞋的工人一笔人权保障金。“寻示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之间的平衡,才可能实现双赢。”丁邦清说,如果有些企业只重视眼前利益、只讲市场利益,从长远看会得不偿失。比如一些企业生产的转基因食品,包装盒上的“转基因”三个字标得特别小或干脆不标明,这可能暂时可以蒙骗一些消费者,可一旦他们发现自己被剥夺了知情权后就会弃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