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缺少文凭遭遇不公,政协委员呼吁适度放宽评级条件-盲人从事医疗按摩 40年难晋级
社会观察
本报记者 林亚茗 撰文摄影
现实技术精湛声名远扬广州市东升医院在1962年就设立了盲人按摩医疗服务,是国内医疗机构中较早开始这项工作的。40多年来,身残志坚的盲人医疗按摩师们,以精湛的技术,神奇的手法,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之苦,良好的医德行风赢得了广大市民的普遍赞誉和信赖,成为广州地区医疗市场的一个知名品牌。据了解,每月的就诊人数达5000多人次,连港澳知名人士以及外国驻广州领事馆官员等都慕名到该院就医。
东升医院还是省、市盲人按摩人才的培训基地,曾接待前来学习、实习的国内外(有来自美国、新加坡以及港澳台等地)学员数千名,曾有传媒把东升医院誉为盲人按摩培训的“黄埔军校”。
困惑专业职称升级难上难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实际问题,东升医院盲人医疗按摩师们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工作却多年未能解决。
据了解,该院现有的盲人医疗按摩师19人,其中有3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参加工作的,至今有三四十年的专业工龄,其他16人也有20年左右的工龄。由于受历史条件所限制,盲人特殊教育工作在上世纪中比较落后,因此他们文化基础较薄弱,但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参加各种函授班及进修班,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不断拓宽专业基础知识,提自社会竞争力,目前这些盲人医疗按摩师中已有11人取得了大专学历证书,并于1996年获得了按摩师的资格。这些盲人医疗按摩师还积极了解国内外医学动态,不少人曾参加过各种盲人按摩技术交流会,有的还参加过泰国第三、第四届亚太地区按摩研讨会。
然而,按照有关部门在1995年制定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职务评聘实施办法》的规定,从事盲人医疗按摩工作的医务人员未能取得本科文凭,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问题上只能望而兴叹。其结果是:在东升医院这座广州市盲人医疗按摩规模最大、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和业绩的医疗机构,竟没有一位盲人医疗按摩师能晋升为中级职称。女按摩师何莹在此岗位上工作了33年,目前兼任广州市残联副主席,但她仍然只有初级职称。
呼吁对特别群体不能只看学历近日,李凤英等省政协委员向省政协提出有关提案。他们认为,判别盲人按摩师的标准不能仅看学历,还要客观公正地看他们的实践经验与操作技术,看他们为社会所作出的实际贡献。委员们建议,广东省盲人按摩行业指导中心以及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放宽对早期从事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条件。对上世纪60年代参加工作的盲人医疗按摩师,他们虽然学历不太高,年龄偏大,但业务技术扎实,尤其临床、带教经验丰富,为按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的,应该破格评聘为主治按摩师;对70年代和80年代参加工作的盲人医疗按摩医务人员,通过自学、培训已取得大专证书的,也应按照其学历、临床经验和学术论文,予以晋级;另外,为了严格区分盲人医疗按摩与保健按摩,政协委员建议将从事盲人医疗按摩的医务工作人员已评聘为初级职称的“按摩士”改为“按摩医士”,“按摩师”改为“按摩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