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今年10月底,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已成功引进50个生物医药项目,总投资78.2亿元,形成了食品药品和兽药鉴定及技术执法、中药研发及生产、化学药生产及研发、医疗仪器和制药设备研发及生产、药物研发创新5大核心区域。
坐落在北京市规划中的大兴新城南区的这个基地,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连接一轴(南中轴延长线),横跨两带(东部发展带、西部发展带),关联多中心(大兴新城、亦庄新城),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塘产业带的重要节点,独有的地缘优势,使它成为企业发展的理想空间、成为北京向华北地区辐射的前沿。
基地自2003年以来,集中开展了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多项工作。面向国际国内,先后完成了“概念性总体规划”、“生命之源国际广场标志性建筑群”和“工业厂房单体建筑设计”三项国际招标活动,总计有100多家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参加,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设计方案中标,为建设国际一流的产业园区奠定了基础。
作为产业基地的形象,“生命之源国际广场”标志性建筑群是产业基地投资项目的重中之重,计划总投资达12.9亿元,目前项目的开发方案已经确定,正在对外招标。该项目占地面积183.6亩,总建筑面积235330平方米,项目功能布局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孵化区,包括四组八座孵化器建筑物,建筑面积 56800平方米;二是综合区,包括超高层双塔型五星级酒店、会议中心、会展大厅、金融中心和管委会大厦。
据了解,基地起步区3.5平方公里已经实现高标准的“八通一平”,依照生物医药专业园区的要求,本着“生命、生态、生机、生气”的规划设计理念,产业基地的各项建设均因地制宜地进行。目前,作为产业基地绿化美化标志的“天水科技文化公园”已经竣工,道路绿化面积已达40万平方米。包括具有城市“绿肺”功能的面积达9.67平方公里的西部绿地,产业基地绿化面积占总体规划面积的65%,未来的产业基地将是一个绿树成荫、花草苍翠的绿色产业园区。
据了解,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效应已初步形成,大兴区域内已有生物工程与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82家,其中包括三元基因、协和制药在内的企业73家,研发机构9家。
与此同时,基地已初步形成科学、清晰的产业格局:以国家兽医微生物中心、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和中国生物药品鉴定中心为龙头,使基地成为食品药品和兽药鉴定及技术执法核心区域;以中国中医研究院、国药集团、同仁堂集团、上海绿谷集团为龙头,形成中药研发及生产核心区域;以广西北生药业、河北恒利、北京协和制药为龙头,形成化学药生产及研发核心区域;以北京双鹤、麦邦电子医疗设备、浚达丰医疗设备为龙头,形成医疗仪器和制药设备研发及生产核心区域;以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所、中国医科院药物所为龙头的药物研发创新核心区域;同时引入首都医科大学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为医药企业培养后备力量并且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相关链接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是北京以医药制造业为核心的规模最大的产业基地。产业基地总体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一期产业用地面积9.09平方公里。区内主要由研究开发区、企业孵化区、生产加工区、商业贸易区、配套服务区五个功能区组成。从2002年12月31日产业基地正式批复开始,整个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工作预计8年完成。初期完成3.5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并开工建设,完成绿化工作;中期完成3.5平方公里的美化工作,引进国内外业内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开始6.76平方公里土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后几年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打造经济繁荣的新兴产业区,引进跨国企业及研发机构,产业基地总产值计划达到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