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名称 |
获奖年 | 获奖等级 |
1 | 海南粗榧抗癌有效成效的研究 | 1985 | 一 |
2 | 绒癌的根治疗法及推广 | 1985 | 一 |
3 | 人类和哺乳动物细胞遗传学在我国的创建、发展和主要成就 | 1985 | 二 |
4 | 人食管癌细胞系(ECA109)的建立及肿瘤研究中的研究 | 1985 | 二 |
5 | 酶标霍乱毒素及B亚单位—高效、灵敏的神经解剖学探针 | 1985 | 二 |
6 | 早期产前遗传性疾病诊断技术 | 1985 | 二 |
7 | 树鼠高密度脂蛋白(HDL)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一种新的动物模式 | 1985 | 二 |
8 | 生产右旋糖酐新菌——1226菌株 | 1985 | 三 |
9 | 抗变态反应新药——色羟丙钠 | 1985 | 三 |
10 | —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 | 1985 | 三 |
11 | 青藏高原劳动卫生与劳动保护的研究 | 1985 | 三 |
12 | 新型合成抗菌药“吡哌酸” | 1985 | 三 |
13 | LFZ—1离心薄层层析仪 | 1985 | 三 |
14 | 人体及动物活体微循环多参数同步监测系列及电子计算机数据分析系统 | 1987 | 二 |
15 | 临床细胞学的推广和提高 | 1987 | 三 |
16 | 黄曲霉毒素的免疫浓缩测定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 1987 | 三 |
17 | BN型生物瓣及临床应用 | 1987 | 三 |
18 | 新药维也纳胺酯蝗研制及其在皮肤科上的应用 | 1987 | 三 |
19 | 抗核抗体谱及其临床应用 | 1988 | 三 |
20 | 脊柱侧 症的研究 | 1989 | 三 |
21 | 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研究 | 1989 | 三 |
22 | 人工胃肠支持的进步(1971—1988) | 1989 | 二 |
23 | 卵巢癌淋巴转移的研究 | 1989 | 二 |
24 | 西洋参大面积农田栽培技术的研究 | 1989 | 二 |
25 | 全国医疗照射频度和剂量水平研究 | 1990 | 三 |
26 | 遗传咨询门诊2000病例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 1990 | 三 |
27 | 金水宅的研究 | 1990 | 三 |
28 | 治疗脑血管病新药——尼莫地平的研制 | 1991 | 二 |
29 | 应用DNA推增技术进行遗传病的基因诊断 | 1991 | 二 |
30 | 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研究 | 1991 | 三 |
31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 1991 | 三 |
32 | 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 1992 | 一 |
33 | 兴奋剂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实施 | 1992 | 一 |
34 | 人宫颈癌中乳头瘤病毒的致癌作用与基因检测 | 1992 | 二 |
35 | 人工心瓣膜置换与法乐氏四联症右室流生道重建技术及期其推广 | 1992 | 二 |
36 | 中草药有效成份的X衍射晶体结构研究 | 1992 | 二 |
37 | 肺动脉高压病理形态学及其可逆性研究 | 1992 | 三 |
38 |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党参,防风等68个专题) | 1992 | 一 |
39 | 胃肠激素及其受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1993 | 二 |
40 | 型肝炎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研究 | 1993 | 二 |
41 | 血清高密脂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理论基础和其在防治(AS)中的意义 | 1993 | 三 |
42 | 800种药用植物种子生理及形态鉴别的系统研究 | 1993 | 三 |
43 | 人胰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及反义基因调控对其恶性表型的逆转 | 1995 | 二 |
44 |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 | 1995 | 三 |
45 | DMD/BMD(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产前诊断及其基因分析 | 1995 | 三 |
46 | 分离纯化PNH细胞及微量补体敏感法的意义 | 1995 | 三 |
47 | 中国KM(昆明)小鼠遗传组成及起源的研究 | 1995 | 三 |
48 | 外周神经病模型及其综合症机理的研究 | 1995 | 三 |
49 | 原发干燥综合征的系统研究 | 1995 | 三 |
50 |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仪器及临床应用研究 | 1995 | 二 |
51 | 载脂蛋白AI(apoAI)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 1996 | 二 |
52 | 葛根注射液的研究 | 1996 | 三 |
53 | 亚硝胺诱发人胎儿食管上皮癌和癌基因的研究 | 1996 | 三 |
54 | 人乳头瘤病毒53型的发现及各型在中国宫颈疾患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1996 | 三 |
55 | 下咽癌的手术方式及综合治疗 | 1996 | 三 |
56 | 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技术及应用 | 1997 | 二 |
57 | 泌尿外科(著作) | 1997 | 二 |
58 | 性发育异常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1997 | 三 |
59 | 抗肿瘤新药紫杉醇的研究与开发 | 1997 | 三 |
60 | 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早孕的药代动力学及系统临床研究 | 1997 | 二 |
61 | SPECT质量控制通用测试系统、模型和应用研究 | 1997 | 三 |
62 | 草豆蔻、肉苁蓉等83类中药材的品种鉴定和质量研究 | 1997 | 三 |
63 | 内皮素与心肌缺血及高血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1998 | 二 |
64 | 中国南极考察科学研究 | 1998 | 二 |
65 | 黄家驷外科学(著作) | 1998 | 三 |
66 | 肺心病绿脓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 1998 | 三 |
67 | 麻风畸残防治及康复研究 | 1999 | 二 |
68 | 现代内科学(著作) | 1999 | 二 |
69 | 甲氧异腈类药盒 的研制及推广应用 | 1999 | 二 |
70 | 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 | 1999 | 二 |
71 | 云南不同民族基因组的保存 | 1999 | 三 |
72 | 提高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疗效及高危因素分析的临床研究 | 1999 | 三 |
73 | 中国人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突变基因的鉴定与产前诊断 | 2000 | 二 |
74 | 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及并发症影响的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 | 2000 | 二 |
75 | BME—200眼科超声波诊断仪 | 2000 |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