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上海一医院口腔科发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2005-11-18 0:0 【

  上海一位市民因口腔不适去一家大医院口腔科就诊,细心的医生对这位患者做了艾滋病病毒常规检查。检查的结果让这位患者惊呆了:阳性,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这起罕见的口腔门诊检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病例,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人们有理由问:看口腔门诊有没有可能被传染上艾滋病毒?口腔诊所的卫生消毒可以让人放心吗?

  口腔门诊检出艾滋病毒携带者

  日前,一位市民到上海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分类中的最高等级,可以理解为平常所说的省、市级大医院)口腔科就诊,自述近期口腔溃疡,一直不好。当值医生仔细察看了患者口腔,发现其舌头上长了不少白色斑点,舌头两侧边缘还有粗厚的白色突起,非常像口腔毛状白斑;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常常出现这种症状。这位责任心很强的医生马上对患者作了艾滋病病毒常规检查,结果证实该患者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随即,这家医院迅速向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传报。目前,这位患者正在接受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口腔门诊会不会感染艾滋病毒?

  由于口腔医疗过程直接涉及血液接触,而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从而具有潜在安全隐患。此事传开后,引起了广泛关注。

  但上海口腔医学界一些专家认为,只要口腔诊所按规定的消毒程序操作,即使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以及艾滋病病人一同就诊,也不会染上艾滋病。

  一位专家说,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条主要途径是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从理论上说,口腔治疗中确实存在着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但是,艾滋病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不易存活,通过6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或50%浓度以上的酒精就可将其杀灭。

  上海口腔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一位专家介绍,口腔门诊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接触血液的,另一类是接触完整黏膜的。目前上海各大医院口腔门诊和专业口腔诊所中,对第一类医疗器械的消毒规范和监管相当严格,一般都采用高压灭菌等消毒措施;对于第二类不接触血液的医疗器械;则通常采取煮沸、消毒剂消毒等措施。

  艾滋病对口腔医疗安全提出新挑战

  目前上海共有900多家民营和私立医疗机构,其中口腔诊所占600多家,专业水准参差不齐。因此,专家们一再强调,随着艾滋病蔓延,艾滋病已经对口腔医疗的安全性提出了新挑战,口腔诊所和口腔医务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口腔医疗中的感染控制;口腔医学会、口腔临床质量监控中心等机构要担负起完善的、全面的专业指导和监管职能。他们同时呼吁,口腔疾病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人们千万不要贪图方便和廉价到不正规的口腔诊所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