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卵巢肿瘤

2005-1-8 10:51 【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种类之多在全身各器官的肿瘤中居首位,其在妇科疾病中患病率为1.3-23.9%,其中恶性肿瘤约占10%.卵巢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大多数发生在生育年龄,良性卵巢肿瘤大多发生在20-44岁,恶性卵巢肿瘤多发生在40-50岁,青春期或幼女也可患卵巢肿瘤,常为恶性,而绝经后期患卵巢肿瘤也多为恶性。由于卵巢肿瘤位于盆腔,早期无症状,而恶性肿瘤扩散快,患者就医时多为晚期,据国内外报告卵巢癌五年存活率仅在30%左右,其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位。


  发病机理:


  卵巢肿瘤的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在卵巢癌的致病因素中环境和内分泌影响最受重视。就目前情况所知,卵巢癌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包括遗传、环境、激素及病毒等方面。常见的卵巢肿瘤的病理特点:


  一、普通上皮性肿瘤,这类肿瘤多起源于卵巢表面体腔上皮,约占卵巢原发肿瘤2/3,在所有卵巢癌中约占90%. 1.浆液性肿瘤:其良性的有浆液性囊腺瘤、腺纤维瘤和囊性腺纤维瘤;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浆液性囊腺癌。


  2.粘液性肿瘤:粘液性囊腺瘤;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癌。


  3.子宫内膜样肿瘤:子宫内膜样瘤;子宫内膜样癌。


  4.卵巢透明细胞癌。5.勃勒纳氏瘤:良性勃勒纳氏瘤,增生性勃勒纳氏瘤,恶性勃勒纳氏瘤。


  二、性索间质性肿瘤:


  1.颗粒细胞瘤;


  2.卵泡膜瘤;


  3.纤维瘤,4.睾丸母细胞瘤;


  三、脂质细胞肿瘤;


  四、生殖细胞瘤:


  1.无性细胞瘤;


  2.内胚窦瘤;


  3.畸胎瘤:未成熟性畸胎瘤,成熟性畸胎瘤,卵巢甲状腺瘤。


  五、性腺母细胞瘤。


  六、继发性(转移性)肿瘤。


  七、卵巢瘤样病变:


  1.滤泡囊肿;


  2.黄体囊肿;


  3.多发性黄素化滤泡囊肿;


  4.多囊卵巢;


  5.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临床症状:


  一、良性卵巢肿瘤的临床表现:肿瘤发展慢,早期往往无症状,常在妇检时偶然发现。随肿瘤增大会出现腹胀感,患者自己可从腹部触及肿物,若肿瘤长大而占满盆腔时可产生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等。腹部检查可触及轮廓清楚的肿物。妇检时在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囊性或实性的肿物,表面光滑并可活动,与子宫不相连。一般良性肿瘤无疼痛,只在发生并发症如扭转、破裂或继发感染时引起腹痛。


  二、恶性卵巢肿瘤的临床表现:早期多无自觉症状,如出现症状往往已到晚期。肿瘤短期内迅速生长,腹胀,出现腹水及压迫症状或发生周围组织浸润,功能性肿瘤可产生相应雌激素或雄激素过多症状。晚期病人出现衰弱、消瘦、贫血等恶病质现象。妇查触及肿瘤多为实性,双侧性,表面不平,固定不动,子宫直肠陷凹可触及大小不等的结节,有时腋下、锁骨上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无论良性、恶性肿瘤均可发生并发症,如瘤蒂扭转、肿瘤破裂、感染、恶性变。


  诊断:


  卵巢肿瘤不论良性或恶性,早期并无特殊症状,一且出现症状如腹痛、下腹肿块、腹水等情况就诊,此时多属良性肿瘤有并发症或恶性肿瘤晚期。一般临床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特点、局部体征及妇科检查可初步确定是否为卵巢肿瘤,并对良性或恶性作出估计。诊断困难时可进一步行辅助检查,如B超临床诊断符合率〉90%、病理学诊断是确诊卵巢肿瘤的主要依据,淋巴造影有助于确定卵巢癌的淋巴结受累情况,肿瘤标记物检查对诊断有提示作用。


  辅助检查:


  B超、CT、淋巴造影、细胞学检查、腹腔镜检查、肿瘤标志物如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肿瘤相关抗原TA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乳酸脱氢酶LDH.病理检查。


  治疗:


  1、良性卵巢肿瘤的治疗原则,均应手术治疗。手术范围可根据患者年龄、有无生育要求及肿瘤情况选择:肿瘤剥除术、一侧卵巢切除术或双附件切除等。


  2、恶性卵巢肿瘤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或放疗。手术范围原则上均应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Ic期以上应同时行大网膜切除术,Ic-Ⅲ期应行彻底手术,包括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及腹膜后腹主动脉旁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尽量切除转移瘤及受累的其它脏器。卵巢癌对化疗比较敏感,可酌情于术前、术中、术后使用。现多采用联合化疗,近年来腹腔化疗又重受重视。放射治疗常作为手术后辅助治疗。免疗治疗作为辅助治疗之一。恶性卵巢肿瘤的治疗监护甚为重要,再次探查术是其重要手段。


  预防:


  因病因不详、早期无症状,故早期诊断及预防较为困难。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重视妇女定期普查工作,利于本症早期发现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