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应用体会

2005-1-8 10:59 【

  指端是手部重要的功能区,其临床修复方法很多,在众多方法中,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是较好的方法之一,但在临床应用中不乏因蒂部受压致失败之例,我院自2002年以来通过对其蒂部带有“V”型皮桥改良后,无一例失败,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共12例18指,男8例12指,女4例6指,年龄18-42岁,其中示指8例,中指6例,环、小指各2例。指端缺损面积:0.8cm×1.5cm~2.0cm×2.5cm.


  1.2手术方法


  常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生效后常规消毒,彻底清创及修整创缘,清创时应尽量保留指骨长度,皮瓣的设计以指动脉走行为轴线,以远侧指间关节侧方以近2mm左右为旋转点,同时给予皮瓣蒂部“V”型皮桥,保留指固有神经于供区,标记皮瓣上的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皮瓣切取后,打开明道,将皮瓣转移至受区,将同侧指固有神经和皮瓣上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吻合。皮瓣与创缘缝合。皮瓣供区取中厚皮片覆盖。


  2.结果 18例皮瓣均成活,无一例因蒂部受压,出现血运障碍,术后随访5-12个月,指端外形良好,指端感觉为S2,少部分二点分瓣觉恢复到8mm.


  3.讨论:


  改良后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适应症及皮瓣的旋转点,轴线,解剖层次同常规术式相同,但在切取皮瓣蒂部时,我们设计了“V”型皮桥,同时在缝合皮瓣时将指端皮下充分游离,扩大了缝合时蒂部的宽度,减少了术后因蒂部局部组织肿胀引起皮瓣血运障碍甚至手术失败,在切取皮瓣时仍需注意皮瓣供区为患指非重要功能区,应为示、中、环指尺侧,小指桡侧,避免在分离指动脉时损伤指动脉及指神经,防止术后供区及受区感觉障碍。本组供区植皮处仍有部分出现挛缩,故术后功能锻炼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黄华,孙荣,梁武,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中华手外科杂志,2002,9,183


  2、 祝伟,许雷,不同术式及指动脉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及术后感觉功能评价,中华手外科杂志,1995,11,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