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格无菌条件 整复手术的无菌条件应要求严格,特别是行骨、软骨、筋膜、脂肪、神经等组织游离移植时,尤为重要,因为这些组织血运差、抗菌力弱,易发生感染而导致手术失败。临床上除常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外,更主要的是作好术前皮肤及口腔准备,以杜绝或减少感染来源。
二、尽量爱护和保存组织 尽量爱护和保存组织,尽量避免损伤或少损伤组织,也是整复手术的重要原则。手术时要细心操作,手法要细致、轻巧,避免过度牵拉、夹扭、压迫软组织。组织分离后有毛细血管渗血时,常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压迫止血,较大出血可用血管钳钳夹止血,少用结扎或电灼止血,因结扎线长期遗留在组织内,可能会引起感染或组织反应;电灼虽可迅速止血,但如使用过多易致组织坏死,引起愈合不良。但止血一定要彻底,以免术后出血或形成血肿。 需要指出的是,在处理行立即整复的肿瘤病员时,尤其是对待恶性肿瘤,应在根治肿瘤的基础上,应用整复外科的技术来即时修复手术所造成的组织缺损,要在保证肿瘤治疗的基础上来考虑整复治疗,以达到两全其美。也就是说,在进行肿瘤切除时,应处理好以肿瘤外科为出发点,以整复外科为配合的辩证关系。
三、防止或减少粗大的瘢痕形成 瘢痕是创伤愈合过程的必然产物,即所谓:没有瘢痕即没有创伤的愈合,但是作为整复技术的要求来说,应力争手术后获得瘢痕最细、最平,以达到最美观的要求。影响瘢痕形成的因素很多,除本身体质(瘢痕体质)外与手术操作本身关系很大。手术创伤小,切口整齐、细针细钱正确对位缝合,适当早期(面部无张力可5天,颈部无张力可7天)拆线,以及术后无感染等都是减少瘢痕形成的重要措施。当然,平行皮肤天然皱纹设计皮肤切口,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粗大瘢痕的形成,这是由于较少切断皮肤弹力纤维的结果。
四、应用显微外科技术 显微外科是指借助于手术显微镜,或在放大镜下进行某些精细外科操作的一种技术,它是一门新技术,已使外科手术由宏观趋向微观,诸如1mm以下的微血管以及神经束膜吻合均可成功。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的结果,使某些整复手术大大获得了简化,改善了已往整复手术次数多、疗程长的特点;从而也大大减轻了病员的经济负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使一些已往无法解决的大型缺损及在感染区、放射区行组织移植等难题也可迎刃而解,而一次修复成功。因此,显微外科技术的出现,被认为是在外科发展史上一次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整复史上,也被认为是继皮管整复及轴型皮瓣(动脉皮瓣)后而出现的第三次飞跃。 在口腔颌面部缺损整复中,用得最多的是显微血管外科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现将其操作特点及注意事项分述于后:
(一)显微血管外科 一般系指外径在3mm以下的血管外科手术而言。血管外径在3mm以上者,可不用手术显微镜或放大镜下进行手术操作。管径在3mm以内者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手术。 显微血管外科手术包括小血管修补、小血管吻合及小血管移植等。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手术则是小血管吻合手术。 目前,行小血管吻合的方法可概括为:缝合、套管粘合和机械吻合等几类方法;其中缝合法应用最多,特别对1mm以下的血管更应以缝合法为首选。 应用特制、专用的手术器械行血管吻合。其基本要求是:
①吻合口的血管内膜应紧密接触;
②没有外膜植入吻合口;
③吻合口不产生狭窄;
④吻合后的血管应无张力。
如用套管或粘合,其吻合材料应无毒、光滑和不在管腔内暴露,以免血栓形成。 小血管吻合的常用缝合方法是去除血管两端的外膜2-3mm,用9-0无损伤缝针行180°两定间的断缝合。1mm左右的小动脉一般缝合6-8针;2mm左右的小动脉一般缝合8-12针,小静脉一般缝合6-8针。通常先吻合静脉,后吻合动脉。开放血管时也应先开放静脉,后开放动脉。检查血循情况除观察动脉搏动外,还应行静脉通畅试验检查。 小血管吻合的操作应轻巧细致,注意尽量勿损伤血管,特别要避免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切勿轻易用镊子钳夹内膜。缝合时应作到缝针一次精确通过,切忌反复穿刺血管壁。内膜损伤过大,常导致后期血栓形成。在翻转血管壁进行后壁缝合及打结时,均应轻柔,切勿过份牵拉,以防血管壁撕裂。 在行小血管吻合进程中,应常规以肝素-利多卡因盐水液(200ml内含肝素12 500U及2%利多卡因20ml)经常冲洗血管口,以防止吻合口血栓及血管痉挛;并可清晰显示和张开管壁,以利缝合操作。在手术过程或血管吻合完毕后,若出现血管痉挛现象,可局部滴以1-2%利多卡因或用温热盐水纱布敷盖片刻,可以解除痉挛。如上法无效,也可用液压扩张法,即:阻断血管远端后,再于近端吻合口处注入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以达到血管扩张的目的。用血管钳插入血管壁钝性扩张的方法效果虽好,但极易损伤血管内膜,一般不宜采用。显微血管外科术后,病员宜保暖,室温最好在25℃左右。要注意头部制动,以免因体位移动而致血管扭曲压迫血液回流。为防止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可每日常规静脉滴注山莨菪碱(654-2)20mg.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醣酐(分子量20000-40000)能扩张微循环,稀释血液,使血液粘稠度降低,从而有减少血栓形成的功能。口服阿斯匹林(Asprin)0.3g,每日1-3次也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以上两种药物也可在术后常规应用。
(二)神经显微外科 在显微镜下,神经轴索清晰可见,用9-0~11-0的无损伤缝针,在无张力下行(轴)索膜对位吻合,这种方法可提高轴索再生的准确性,从而明显提高神经吻合或移植的疗效。 最后应当指出:掌握显微外科手术一定要有一个正规的操练过程。在实际临床操作之前,应在动物实验中锻炼显微镜下的视觉,镜下的手眼配合,以及小血管的精确对位缝合技术。然后,才能正式用于临床病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