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骨髓的河北大学生周伟说:“将自己的快乐与他人分享,快乐就会加倍;将自己的生命与他人共享,生命就会延长。”为救人,他放弃了考研,为救人,他竭力说服父母。他是个朴实的“泡面王”。
昨天,是安静等待与惊心动魄交织的一天。
周兰芳依然静静地躺在无菌舱里,等待着。昨天下午,陈晓燕给记者发来短信,“我妈看上去不错,只不过还有恶心的感觉。她说,她很挂念河北的那个小伙子。”
而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是一副截然不同的景象。从早上8点40分到下午1点34分,捐献者周伟一直躺在层流病室的病床上,进行干细胞采集。外面,河北多家媒体的记者和周伟的老师一起,默默守侯着。
整整四个小时,115毫升的造血干细胞顺利地从周伟体内采集出。
“微笑,始终微笑着”,这是整个过程中,《河北工人报》记者魏伟对周伟的所有感受。
医院现场
●8时40分
周伟脸带笑容,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走入层流病室。郑重地,他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协议书上签下了名字。
随后,由河北省血液中心和河北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联合采集小组开始了工作,为周伟量血压,插管……按照既定计划紧张忙碌着。
●9时10分
采集开始。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启动,周伟的血液从体内流入了血细胞分离机。
由于细胞的比重不同,经过分离机中的离心设备处理后,造血干细胞就进入单个核细胞被采集出来,剩下的成分则经过手臂上的导管再流回身体,这样就不会对周伟有什么伤害。
●12时
采集顺利继续着。周伟饿了,医护人员赶紧拿出早准备好的香蕉、苹果,还有烙饼、蔬菜、汤等食物。看样子,周伟吃得津津有味。
●13时34分
当天的采集结束。医护人员为周伟拔掉插管,他兴奋地坐起来,还不忘做个胜利的手势。
几分钟后,周伟戴上口罩,在老师的陪伴下走出层流病室。一瞬间,等候的人群向他围过来。“挺好,和早上抽之前感觉差不多。”他依然一脸笑容。
医护人员表示,周伟的身体不会因为这次捐赠而受到损伤,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将恢复到原来水平。
连线唐山
小伙是个朴实“泡面王”
在石家庄,周伟度过了难忘的一天;而在唐山,周伟的大学所在地,他的老师和同学心里也不平静。
在采集周伟造血干细胞的同时,记者连线华北煤炭医学院,听老师和同学说说周伟是个怎样的小伙子。
生活费不到200元
周伟学的是医学影象专业,今年大五。他的父母都是山东安丘的农民。“他就是那种典型的农村娃,个头不高,憨厚、踏实、节约。”班主任李世隆说。
而周伟同寝室的周超则说,周伟是他们班的“泡面王”,饭卡里没钱了,就吃便宜的泡面填肚子,一个月的生活费控制在200元以内,从不跟父母多要。
2002年底,省血液中心在他们学校贴了张告示,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周伟和几个同学立即报了名。
但事情到周伟父母那边却卡了壳。“周伟的父母没读过书,一听说捐骨髓竭力反对,怕有什么后遗症。”周超回忆。
可能,这是憨厚的周伟第一次违背父母的意愿。为了得到父母首肯,此后几天,周伟一次次打电话回去,给父母讲解捐献骨髓的医学常识,直到把他们说服。
为救人放弃了考研
过了父母这关,周伟还要过自己这关。
11月初,医院确定了移植时间。可这时的周伟,正处在医院实习和考研冲刺的高压下,每一项都需要他投入100%的精力。
“周伟知道如果休息不好,对免疫系统会有影响。为了周兰芳,他放弃了考研。”周超说,“真的很可惜,他每次都能拿奖学金的,就想考回山东大学,一边读研一边可以照顾父母。”
的确,这个决定让憨厚的周伟犹豫了好几天,最后他对同学说:“生命不能等待,这次手术如果成功了,会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而考研,将来还有机会。”
今晚9点,
救命骨髓空运到杭州。
生命不能等待,因为远方有个生命等着周伟。
这一天终天来了。今天,周伟将再次采集造血干细胞,晚上9点,两次采集的干细胞将一同空运至杭州。
据了解,河北省红十字已经买好了26日晚上7点直飞杭州的机票。一旦采集完毕,他们将造血干细胞迅速送抵杭州,争取尽早为周女士进行移植。
时报将继续关注。